2025-09-12 06:31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张远近 人阅读
9月6日晚,第十六届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在夷陵区前湾盛大启幕。“屈原文化”“欧阳修”“长江号子”“长阳山歌”等一批熠熠生辉的文化符号接连登场,立体呈现了宜昌深厚的文化底蕴,绽放出耀眼的时代光芒。
宜昌地处长江中上游接合部,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素以“三峡门户、川鄂咽喉”著称,是“大国重器”三峡工程所在地。璀璨的长江文明在此交融沉淀,织就了宜昌2400余年的历史经纬,发祥出巴楚文化,孕育了中华民族伟大母亲嫘祖、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屈原、中华民族团结和平使者王昭君等。
长江奔流不息,文脉绵延不绝。在现代化浪潮澎湃的今天,那些跨越千年的文化基因,正以创新的表达方式,走入百姓日常、融入城市肌体。
屈原文化作为荆楚优秀文化的重要代表,千百年来传承未绝。开幕式上,微诗剧《橘颂》生动再现了我国最古老的农民诗社——三闾骚坛诗社百年笔耕、吟诵不辍的风雅传统,唱响了先贤风骨与乡村振兴交相辉映的时代诗篇。
在屈原故里秭归,每年端午都会举行盛大庆典,赓续屈子文脉。如今,宜昌正大力推进文化创新战略,融汇多种艺术形式,立体展现端午文化的深厚底蕴,不仅让人民群众深切感受其独特魅力,更擦亮了“端午文化节”的文化品牌,成为首个跻身“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为屈原文化写下了饱满而崭新的时代注脚。
不仅在节庆活动中频频亮相,让中外宾朋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宜昌还将“屈原”“昭君”“欧阳修”等历史名人,峡江号子、南曲、长阳山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悄然植入城市生活,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熏陶中,塑造着市民的言谈举止与价值观念。
远安嫘祖镇,每年农历三月十五举行蚕桑祭祀大典,重现古老缫丝技艺的同时,也弘扬着勤劳、创新、奉献的城市品格,成功获评“全国文明村镇”;当阳传承关公文化,将“信义”二字深植于城市血脉,从“信义老农”陈廷海十九年践诺偿还巨债,到外卖小哥杨磊拾金不昧、10万元现金完璧归赵——见微知著,今年5月,当阳成功摘得“全国文明城市”桂冠……
这些深植于本土的文化瑰宝,正以崭新姿态延续生机,为城市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能,顺着长江文脉,奔流向远方。(记者杨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