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长江文化新表达的“峡江样本”

2025-09-10 16:57 来源:三峡宜昌网 编辑:肖雨琴 人阅读

2025年长江文化艺术季的脚步渐近,作为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的宜昌,将迎来一次展现自身文化魅力的重要契机。这座城市,既承载着巴楚文化的千年积淀,又直面现代文明的时代浪潮,如何在长江文化艺术季中找准自己的文化表达,不仅关乎一时一地的节庆效果,更关乎长江文化传承创新的深层命题。

宜昌的文化表达,首在“水”的灵动。长江奔流至此,进入“峡江相拥”的特殊地貌,也孕育了宜昌人“上善若水”的文化性格。从远古的巴人渔猎到当代的三峡工程,水始终是宜昌文化的核心意象。在艺术季中,宜昌大可做足“水文章”,通过水上实景演出、三峡船工号子再现、龙舟竞渡非遗展示等形式,让观众沉浸式感受“长江之水天上来”的磅礴与“峡江人家依水居”的温情。水的柔韧与力量,恰是宜昌文化双重特质的完美隐喻。

宜昌的文化表达,重在“峡”的深邃。长江三峡不仅是地理奇观,更是文化长廊。屈原的浪漫诗思、王昭君的出塞传奇、无数文人墨客的峡江吟咏,共同构筑了这片土地的文化厚度。艺术季期间,宜昌可打造“行走的诗画三峡”体验项目,将诗词、书画、摄影等艺术形式与三峡自然景观深度融合,让游客在青山绿水间感受中华美学精神的流淌。同时,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再现“三峡往事”,让历史人物“走出”书本,与当代观众展开跨时空对话。

宜昌的文化表达,贵在“新”的活力。作为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宜昌既有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也有现代文明的蓬勃朝气。在文化表达上,应当避免简单的复古堆砌,而是要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可以设想打造“长江文创市集”,汇聚三峡地区非遗技艺与现代设计理念,让藤编、漆器、刺绣等老手艺焕发新生命;组织“峡江音乐节”,将民族乐器与现代音乐形式融合,创作一批传唱长江文化的新时代歌曲;开展“数字长江”沉浸式体验展,用VR/AR技术让观众“穿越”三峡历史时空。

尤为重要的是,宜昌的文化表达需要立足“人”的温度。文化不是冰冷展陈,而是鲜活的生活实践。应当鼓励普通市民成为文化讲述者,邀请三峡移民、护江志愿者、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等普通人走上艺术季讲台,分享他们与长江的故事。同时,打造更多互动体验空间,让游客不仅是文化观赏者,更能成为文化参与者,亲手包粽子、制茶砖、学船工号子,在体验中感受宜昌文化的独特魅力。

长江文化艺术季不仅是文化的展示平台,更是文化自信的宣示窗口。宜昌的文化表达,应当超越一城一地视角,放在长江文明传承创新的大格局中考量。通过这次艺术季,宜昌可以向世界展示:长江文化不仅是博物馆里的遗产,更是流动在当代人生活中的活态文明;不仅是过去的记忆,更是未来的曙光。

当长江遇见艺术,当传统邂逅现代,宜昌这座峡江之城,正以文化为舟,航行在文明传承与创新发展的浩荡江河中。2025年长江文化艺术季,期待宜昌用独特的文化表达,讲述一个个动听的长江故事,为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提供独特的“宜昌样本”。

作者:伍家岗区委宣传部 马艳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三峡宜昌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