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质量提升 赋能内涵发展

2025-09-10 16:37 来源:三峡宜昌网 编辑:熊鹏 人阅读



位于香溪河畔的兴山职教中心,是一所有42年历史的中职学校,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教育传承。

“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全国成人教育先进单位”“教育部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优秀师资团队奖、优秀组织奖、优秀教学奖、领军院校奖、优秀试点院校”“省德育先进单位”“省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鄂西片区(兴山) 建筑产业工人和乡村建设工匠技能培训基地”“省阅读示范基地”“省绿色文明校园”“省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一项项荣誉,见证了学校的发展巨变。

“学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职业教育使命,坚持‘文化与专业齐抓,升学与就业并重’办学定位,秉承‘匠心育人’培养理念,按下‘快进键’,跑出了高质量发展‘加速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李传华如是说。

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赋能教师专业成长

如何充分激发教师的育人热情,充分挖掘课程的育人资源,积极探讨恰当的育人方法,培养出产业急需、技艺高超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学校牢牢抓住“谁来教,教什么,怎样教”三个关键问题,持续推陈出新,使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教师是立教之本。传道、授业、解惑,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更要有深厚的思想理论素养。

如何开阔教师视野,更新教学观念,激活教师团队新能力?学校采取“走出去”“引进来”“下企业”等策略,打出强师组合拳,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师成长机制。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教师企业实践基地,确保教师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

学校课程建设以“必需”“够用”“会用”为原则,打破学科界限,将各学科融会贯通,删繁就简,且融合“1+X证书”试点制度特点,达到融合创新,提升质量,打造精品的目的。

近年来,65人被评为市“双师型”教师,73名教师受到县级以上部门表彰,200多篇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承担国家级课题2个,省级课题3个,市级课题9个;承担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植物生产与环境》被教育部认定为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结合区域实际,开发了《矿山生产技术》《茶叶标准化生产》《核桃优质高效栽培》《核桃育苗技术》《果树修剪与嫁接》等校本教材,受到了学生和社会的好评。

精准对接产业需求 推动专业内涵发展

“依托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构建“双主体、三融合、四梯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体系,按照专业设置对接产业需求、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工作过程的“三对接”思路,随区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而“动”,跟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而“走”,围绕区域企业人才需要而“转”,适应市场需求而“变”,将原有的5个专业调整为6个紧贴地方产业的专业,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

为让专业建设更有底气,学校多方筹资,加强校内实训室建设,确保实训条件达到专业教学要求;加大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力度,做到“走进的是车间,看到的是企业”;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建有核桃、茶叶等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校外实训基地6个。

目前化学工艺专业、作物生产技术专业被评为省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学校当选为“全国数智农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绿色矿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第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单位”“全国互联网安全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

借力职业技能竞赛 培养造就优秀人才

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学用结合,探索出了一条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媒介,挖掘培育高技能人才的新路径。

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各类大赛,提升教师队伍教学现代化水平和教学能力,树立教学改革的风向标,促进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将大赛成果转化成课题用以教学。80人次在国家、省、市教学、班主任能力和专业技能大赛中获奖。

为给学生提供一个施展才华、挖掘潜能的舞台,在全校营造崇尚技能、钻研技能的良好氛围,筹划开展综合性的“鲁班之星”技能艺术节,打造了“才聚职中∙技能兴校”职业技能大赛品牌,形成了校赛、市赛、省赛、世赛相衔接的竞赛体系,将“学技能、比技能、凭技能”的理念内化于师生的自觉行为。

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获世界级金奖1个、世界级银奖1个、世界级铜奖1个、国家级银奖3个、铜奖5个,省级金奖12个、银奖10个、铜奖2个,市级金奖44个、银奖86个、铜奖236个。其中在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中职组)现代农业赛道中荣获金奖;在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中职组)化工技术赛道中摘得铜奖;在2025年“中银杯”湖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现代农业赛道比赛中斩获银奖;在2025年宜昌市中职学校学生技能(才艺)大赛劳动技能、模特表演项目中收获2金等;制作的龙洞春茗荣获湖北省名优绿茶评比特等奖、国家铜奖。

拓宽人才培养渠道 搭起多元共赢平台

与高校合作,确保“3+2”专业班和成人学历函授班教学的组织实施,扩大学校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与企业单位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建立“校企共同体”,着力提高就业质量,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的三方共赢。学校建立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兴发学院、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兴发文旅学院和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兴发学院等中高职贯通培养基地,培养“本土化”“留得住”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办学以来,累计为社会培养各类技能型人才30000多人,承担长、短期社会培训40000多人次。从兴山职教中心走出去的学生,有的“逆袭”成为高校教师,有的成了岗位标兵、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有的晋升为企业主管,还有的成了产业发展的带头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

“学校将坚持办学特色,推进内涵发展,全面提升办学质量,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职业技术人才,向高职院校输送具备一定职业技能的高质量生源。”说起学校的未来,兴山职教中心党委副书记、校长李传华信心百倍。(通讯员:郑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