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本地> 本地> 正文
烽火九子山,今日产业城 ——当阳坝陵村以红色基因谱写乡村振兴答卷

2025-09-03 07:02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张远近 人阅读

初秋时节,当阳市坝陵街道九子山与铜鼓包一带层林尽染,满目苍翠。革命烈士张世友后人、89岁的张登云老人拄杖而立,抬手指向山巅那座若隐若现的瞭望台:“1940年6月,上千名将士就在那里,用血肉之躯挡住了日军进攻。”他语音微颤,仿佛仍能听见山风中夹杂着当年的枪炮轰鸣。

坝陵村自古便是英雄之地。1940年6月,荆门失守,日军第39师团进犯当阳。“九子山—铜鼓包之战,是当阳保卫战中最为惨烈的一役。”当地文史专家郭汉闵指向山腰间依稀可辨的战壕痕迹说道。

那年6月9日拂晓,日军发起强攻。中国军队第18军11师官兵依托地势拼死抵抗。师长方靖、副师长胡琏亲率敢死队与敌白刃相接。“至傍晚,我爱国将士1500余人壮烈殉国。”铜鼓包抗日纪念碑上镌刻的铭文,至今读来仍令人动容。这场阻击战重创日军,阻滞其攻势,为后来的石牌保卫战赢得宝贵时间,对抗战全局影响深远。

九子山战斗是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真实写照。岁月更迭,昔日战壕早已被青草覆盖,战争伤痕也逐渐湮没于时间长河,但那慷慨赴国难的壮烈精神,始终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每年清明,坝陵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周永红都会带领村民向抗日纪念碑敬献鲜花。这位扎根基层34年的巾帼带头人表示:“我们要让后代永远铭记,今天的幸福从何而来。”

多年来,坝陵村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村民自发组织讲解队,传颂抗战故事;唱红歌、听老兵讲故事已成为传统。

在红色精神熏陶下,坝陵村培育出文明乡风,先后荣获“宜昌市生态村”“当阳市文明村”“湖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等称号。周永红说:“英雄用生命守护的土地,我们要用奋斗让她变得更美。”

站在九子山远眺,昔日的战场已焕发新颜:标准化厂房错落有致,现代化小区绿树环绕,宽阔的沥青道路纵横交错。

上世纪90年代,坝陵办事处被划入当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坝陵村正处于开发区核心。蒙牛乳业、新世纪食品等知名企业接连入驻,市、处机关相继迁入,玫瑰园、凤凰城等现代化小区与公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座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工业新城在古战场旧址上崛起。

周永红介绍,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百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2.8万元。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坝陵村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依托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在龙凤湾一带大力发展农家乐、民宿、休闲垂钓和渔业养殖,依托“坡顶林、坡上居、坡下田、坡谷溪”的生态布局,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农旅融合”发展。

夕阳西沉,铜鼓包上的纪念碑沐浴在金色光辉中。山脚下,跳广场舞的村民笑容满面;工业园区里,工人们下班途中笑语朗朗;文化广场上,孩子们奔跑嬉戏……这幅祥和美好的生活画卷,正是八十多年前那些英勇捐躯的将士最深切的期盼。(记者张锴、通讯员唐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