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2 06:57 来源: 三峡日报 编辑:张远近 人阅读
8月31日,西陵区绿萝路小学,老师给孩子们拍照,留下纯真的童年回忆。(记者黄翔、通讯员黄君梦 摄)
9月1日,西陵区红星路小学一年级新生手举五星红旗学唱国歌。(记者王昌明、通讯员刘靖宜 摄)
9月1日,点军区五龙小学,高年级学生组成“迎宾队”迎接新生。(记者黄翔 摄)
9月1日,伍家岗区岳湾路小学校门口的机器狗迎接新生入学和老生返校。(记者王昌明、通讯员谭向欣 摄)
9月1日,全市40万中小学生结束暑期生活,返回校园,正式步入秋季新学期。
9月1日上午,全市各学校都举行了升国旗仪式和开学典礼。记者从多所中小学了解到,今年开学典礼聚焦爱国、科技、强国有我等主题,各学校别出心裁的策划和设计,给师生带来了别样的惊喜。
西陵区绿萝路小学教联体(绿萝路校区)现场“鸣鼓启学”,点燃全场热情。校长罗婷婷与同学们共同鸣鼓,全校师生齐呼“开学啦”,响亮口号里满是对新学期的期待。点军区五龙小学,高年级学生手举气球组成“迎宾队”,迎接一年级新生的到来。伍家岗区岳湾路小学,一只机器狗早早等在校门口,迎接新生入学和老生返校,让同学们感受科技的魅力。
本学期的开学典礼,“爱国”一词被反复点亮,成为最激昂的主旋律。西陵区红星路小学一年级的新生,手举五星红旗唱响国歌,稚嫩的嗓音唱出满满的爱国情怀。桃花岭小学邀请三峡大学国旗护卫队参加升旗仪式,护卫队员迈着整齐的步伐护送国旗走向升旗台,全体师生肃立致敬,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与敬意。铁路坝小学教联体(铁路坝校区),张安娜老师带领学生开展“让抗战精神的火炬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主题活动,传承伟大抗战精神。伍家岗区实验小学中南校区,学生们深情演绎历史情景剧,让爱国热情在沉浸式体验中自然升华。
开学首日,安全先行。开学前,各地教育局联合公安、交警、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联合巡检,组织包校责任人对各校园校舍安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方面展开“地毯式”排查,护航学生迎接新学期。各地各校专题研究部署校园安全工作,严防各类校园安全事故和涉校案(事)件发生。在樵湖岭小学秋季开学典礼上,民警现场给师生们上了一堂关于校园霸凌的安全课,关爱学生健康成长。
9月1日晚,由中宣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教育部联合主办的大型公益节目2025年《开学第一课》如约而至,宜昌各地各校组织学生在家观看。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节目以“铭记与奋斗”为主题,通过数字化场景再现、沉浸式讲述、实景课堂等多种呈现方式,生动讲述抗战故事,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引导广大青少年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根据市教育局要求,开学后各地各校要做好以防蚊灭蚊为重点的爱国卫生工作,实时开展健康监测;密切关注学生开学前后情绪变化和亲子关系等,及时提供必要的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开学两周内,不得开展各类考试、检测、排名等。(记者郑延)
新学期,焕“新”出发
新学期,宜昌各个校园有哪些新变化?记者采访了解到,城区新建、改扩建一批学校,政策和教材也有新变化。
校园“上新”
新学期,一批新学校“上新”。西陵区滋兰中小学增设小学部,并对小学部教学区和食堂进行综合改造。青岛路小学重点对学生食堂后厨操作间进行标准化改造,新增就餐面积196平方米。明珠小学一年级配齐午休课桌椅。宜昌市第三中学升级运动场,人工草坪、跑道、篮球场、羽毛球场焕新。桃花岭幼儿园精心打造幼儿专属骑行区,恒大帝景幼儿园完成食堂升级改造。
伍家岗区外国语小学新教学楼投入使用,增加教室16间、学位800个;同时,学校还对原教学楼外墙、楼顶防水等进行了维修改造。宜昌市第十七中学整体更换了学校窗户、栏杆、地板等,增设9台直饮水机,新建语音教室,校园环境焕然一新。伍家岗小学智慧运动空间全新亮相,岳湾路小学、伍家实小中南校区、市教科院教联体实验学校分别对操场人工草坪、室外篮球场、跑道等进行翻新,为师生运动健身提供更优质的场地。
宜昌英杰高中新校区正式投入使用,迎接1600多名学生入学。宜昌新增高校——湖北三峡航空学院,也在今秋新学期迎来首批新生。
政策“上新”
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明确从今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保育教育费。对在教育部门批准设立的民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参照当地同类型公办幼儿园免除水平,相应减免保育教育费。
记者了解到,根据最新发布的宜昌城区公办学校(幼儿园)收费标准,省级示范公办幼儿园保育费为450元每月/每生,市级示范公办幼儿园保育费为400元每月/每生,其他公办幼儿园保育费为300元每月/每生。按照省级示范公办园的收费标准,幼儿园大班一年预估可节省4500元。
教材“上新”
2025年秋季开学,义务教育语文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新增一篇课文——《天上有颗“南仁东星”》。南仁东是“中国天眼”(FAST)的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课文由作家王宏甲的长篇传记文学《中国天眼:南仁东传》改编而成,讲述了南仁东如何从一个痴迷星空的孩子成长为让世界瞩目的科学家的故事。
据介绍,义务教育语文统编教材中,八年级还新增《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一文,二年级新增《去外婆家》《数星星的孩子》《快乐的小河》,三年级新增《香港,璀璨的明珠》《一定要争气》。
义务教育历史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充实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相关内容。“抗日战争单元,将抗日战争中的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整合为一课,是中国近代史教材编写中一个非常重要且深思熟虑的安排。”宜昌市历史学科带头人、市十六中历史教研组长姚萍表示,将两者合为一课,是为了向学生展示,抗日战争是一场伟大的全民族战争,它的胜利是全体中华儿女、各个党派、各种力量共同奋斗的结果,有助于培养学生辩证与全面的历史观。(记者郑延)
三峡时评 理性看待“开学综合征”
书包重新上岗,闹钟再度设定,9月1日,孩子们回到熟悉的校园。然而每到开学季,不少中小学生都会遭遇“开学综合征”的困扰,情绪低落、食欲不振、注意力涣散,甚至有抗拒上学的意愿。
所谓“开学综合征”,本质上是人在环境转换过程中一种自然的心理和生理反应。从相对自由宽松的假期状态,切换到规律严谨的学习生活,人体的生物钟需要调整,心理上需要适应新的节奏和压力,这种“转换”必然带来短暂的不适感。正如成人假期结束后会有的“节后综合征”一样,学生的这些表现绝大多数是暂时的、可逆的适应性过程,并非严重的心理问题。
对于“开学综合征”,家长和教师应将其视为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以一种平和、包容的心态来对待。不要过度强调开学压力,避免焦虑传染。最有效的是理解与共情,斥责与说教只会适得其反。不妨与孩子进行一次坦诚的沟通,了解其担忧究竟是源于学业压力、同伴关系,还是对未知环境的不安。这种情感上的支持,是孩子获得安全感和勇气的首要源泉,远比简单地要求“赶快进入状态”更有成效。
当然,理解与共情并非意味着放任自流。理性另一面是积极的行动,帮助孩子平稳过渡需要讲策略:家长可以提前一段时间逐步调整作息,与孩子聊聊校园里的趣事和新学期的期望,让开学多一份仪式感和期待感;学校方面,开学初期的课程安排不妨循序渐进,多组织一些破冰和交流活动,营造温暖接纳的集体氛围,让学生感受到重返校园的乐趣与归属感。这些举措的核心,是从身心两方面助力孩子完成平稳的“软着陆”。
孩子的成长,是一场不断适应新环境、迎接新挑战的马拉松。“开学综合征”提醒着我们:教育不仅是知识的灌输,更是一场细致入微的心灵守护。以平常心看待,以智慧手引导,方能将每一次开学,都转化为培养孩子适应力、韧性与乐观精神的珍贵契机。(朱颢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