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1 06:02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张远近 人阅读
8月29日至30日,由中宣部组织的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湖北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宜昌。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中央及省级主流媒体的60多名记者,先后深入宜昌东部产业新区、宜昌北斗产业园、宜昌五峰青岗岭生态茶园等地,从产业转型升级、数字经济创新突破、文旅融合发展等视角,实地探访经济一线生动实践,聚焦宜昌“十四五”期间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全省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建设中的奋勇争先之姿。
访“苦干实干”发展路
一江碧水映新颜,产业升级拓新途。走进催生出“板房精神”的宜昌东部产业新区,采访团看到一支支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奋进的产业队伍正印证着宜昌以高质量项目建设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在新宜化工有限公司集控室里,巨大的电子屏上实时跳动着生产数据和能耗指标。“从人力管理到工程近况,都在一个大屏上一目了然。让我感受到了智慧化在赋能传统产业转型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光明日报社编辑王禹欣说。
宜化集团党委委员、宜化股份公司总经理郭锐在现场介绍,湖北宜化新能源材料产业园承接了宜化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项目,随着转型升级的深入推进,发展成效日益凸显:产品种类从15种增至40种,工业产值从190亿元增至460亿元,利税从6.2亿元增至55亿元,劳动生产率提高158%,综合能耗下降53%,“三废”排放大幅削减,废水实现零排放。
在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S165智控中心,采访团看到了作为全球首家电池“闭环回收”的生态企业,邦普循环如何依托宜昌丰富的磷矿和产业配套资源,构建一个从磷矿到电池,再从电池到回收的全链条一体化产业园。
“整个宜昌的发展动能就在这些企业身上!”21世纪经济报道华中新闻中心主任陈红霞分享道,“宜化作为一个老牌的化工企业,正在往新质方向发展,而邦普的发展速度及政府的效率也让大家很惊奇。”
看攻坚育才新实践
8月29日,点军区北斗产业园内,工人们正在进行室内外装饰施工,园区内基础设施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湖北省对宜昌的定位是建设‘算力之都’。”宜昌市数据局副局长刘申向采访团介绍,“全市已建成智算3500P,在建算力11600P,目前是全省规模最大的算力集聚区。”
当采访团问及宜昌发展数字经济的独特优势时,刘申坦言,宜昌将大数据与算力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最关键的优势来自两方面:充沛的绿色电力资源,为高耗能算力基础设施提供了能源保障;同时宜昌正处于全国现有八大算力枢纽节点的几何中心的地理区位,具备构建低时延、广覆盖算力网络的条件。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社会事业研究室主任邢伟表示:“宜昌发展算力产业充分发挥了本地绿电等资源优势,抓住了发展北斗产业等国家重点产业的契机。”
在广盛职业技能培训学校,采访团见证了“生产现场即教学现场”的培养模式,占地300亩的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区里,理论教学区、仿真模拟教学区、安全VR体验馆等功能区域布局有序。广盛集团董事长匡玲介绍:“我们正全力推动建筑产业工人培训体系升级,助力全市打造‘培训-就业-评价’一体化的职业技能建设新模式。”
听绿韵风光富民声
“宜昌非常舒适,从气候到人文都柔情似水。”湖北日报记者王竟之在体验长江夜游时这样赞叹。8月29日晚,采访团登上全球载电量最大的新能源纯电动游轮“长江三峡1”号,开启了一段融合城市夜景、水电文化与三峡风情的17公里夜游之旅。
这艘纯电动游轮每次充电可续航100公里,实现“零污染、零噪声、零排放”运行。截至2025年3月底,已累计航行近800航次,接待游客105万人次,创造旅游收入约8100万元,不仅大幅减少了传统燃油排放,更以绿色科技重新定义了长江游览的方式。
8月30日,采访团走进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从江轮甲板转场至万亩茶山,继续探寻这座城市绿色发展的另一面。
在青岗岭生态茶园,五峰青岗岭劳务服务部负责人方成记手持账本为采访团一一说明。他特别指向2024年和2025年的记录,“去年我接手服务队,服务的53亩茶园采收鲜叶共67575斤,收入69962.74元;而今年仅到7月27日,这53亩茶园已总计采收鲜叶71092.64斤,收入已达98627.74元,超过去年全年。”
据方成记介绍,服务队于2024年3月正式组建,刚开始仅有60余人。截至目前,队伍人数已达231名。“通过组建社会化服务队,有效吸纳本地闲置劳动力。每年人均增收至少2万元。去年该服务队总产值98万余元,今年已增至118.5万元。”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邹寿天介绍,五峰于2023年9月在全省率先启动茶产业社会化服务试点,推动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与生产方式转型。紧扣县域经济发展,大力推进返乡创业,构建“三峡茶师+创业”“绿色文旅+创业”等融合模式,培育“匠心归雁”“绿野归雁”等创业典型,持续擦亮“三峡茶师”劳务品牌。
采访团还去了汲明茶业、宜红茶工业遗产展示馆、湖北安琪集团等地,一路记录宜昌在茶产业链延伸、传统工艺保护与现代化技术应用中的创新探索。(记者范玉峰、付伟、王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