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7 06:53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张远近 人阅读
8月26日,西陵区果园路社区辖区万佳城市花园小区,物业人员正在喷洒灭虫剂,消杀蚊虫。 (记者吴延陵 摄)
一年一度的开学季即将到来,8月24日,宜昌市疾控中心发布健康提示,提醒学校、师生、家长做好防蚊灭蚊工作,谨防基孔肯雅热的发生。
市疾控中心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所副所长毛国强分析,教室窗台、绿化带花盆托盘、食堂积水槽、卫生间角落、旧轮胎等地方容易积水,恰好是伊蚊产卵的“温床”。同时,校园人群聚集,孩子们在操场、走廊、教室频繁互动,被带毒蚊子叮咬后,病毒可能在短时间内扩散。加上暑期不少家庭外出旅游(尤其是前往境内外有基孔肯雅热疫情的地区),若有学生返宜后出现发热、关节痛等症状,未及时就诊和报告可能引发本地传播,校园将成为基孔肯雅热的“高危区”。
毛国强建议,学校要围绕“不让蚊子孳生”“不让病毒扩散”两大目标展开防控。他建议,在开学前开展一次校园大扫除,开学前一周每天开展一次灭蚊行动,开学后每周放学后至少开展一次灭蚊行动;组织全员开展“清积水”专项行动,如重点排查教室、多功能室、操场、绿化带、宿舍、食堂、公共卫生间等处,设立“班级灭蚊小卫士”,每天课间检查教室积水,后勤部门每周五开展全校积水排查,建立“清零台账”。
同时,开展好健康监测,切实落实“晨午检+因病缺勤追踪”,对请假学生尤其是“发热(≥39℃)+关节痛/皮疹”的孩子,追溯询问“1周内是否被蚊子叮咬?是否去过广东、云南、东南亚等地”。若发现疑似病例,立即让家长带孩子就医,并报告校医和属地疾控中心。患者需隔离(避免被蚊子叮咬传播病毒)至病毒血症期结束,通常为发病当日起不少于7天,且体温正常超过24小时后解除防蚊隔离。
对暑期去过发生疫情地区的学生,校医需建立“健康观察档案”,要求家长每日上报孩子体温和症状,直至离开当地满14天。若出现发热,立即启动应急流程。学校可通过主题班会课、家长告知书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通过孩子带动家庭重视防蚊。
毛国强也建议学生和家长,平时需主动做好个人防护,降低感染风险。上学尽量穿浅色长袖上衣、长裤,暴露部位涂抹含避蚊胺(DEET≥10%)或派卡瑞丁(Picaridin≥10%)的驱蚊液。课间尽量待在教室或有纱窗的走廊,避免在绿化带、垃圾桶旁逗留,以防止蚊子叮咬。居家注意清理积水,安装密纹纱窗、使用电蚊拍、电蚊液、蚊香,或在客厅、卧室喷洒低毒杀虫剂等双管齐下,做好防蚊灭蚊措施。
此外,如果学生暑期去过东南亚、南美、非洲或广东佛山等地,或接触过确诊患者,返宜后需主动报告,第一时间向班主任说明行程,配合学校填写《外出健康登记表》。在返程后7天内每天测量体温,记录是否有发热、关节痛、皮疹。外出时穿长袖上衣和长裤、涂驱蚊剂,避免去公园、菜市场等蚊虫多的地方。若出现发热(≥39℃)或关节痛,立即前往医院发热门诊,并告知医生“近期外出史”和“蚊虫叮咬史”。(记者时刚、通讯员冯小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