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本地> 本地> 正文
柑橘“亿元村”有了“新玩意” 三峡库区宜昌柑橘特色产业灌区(沿江片区)项目稳步推进

2025-08-21 05:58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张远近 人阅读

600亩橘树漫山遍野,郁郁葱葱的枝叶间,拳头大小的伦晚长势喜人。树下一根根喷灌头将甘霖均匀地喷洒在树根周围,为果实生长提供必要的水分和养分。

这是8月14日记者在秭归县郭家坝镇烟灯堡村看到的场景。随着三峡库区宜昌柑橘特色产业灌区(沿江片区)项目稳步推进,库区柑橘种植灌溉用水不足的问题正在得到解决。

烟灯堡村是柑橘“亿元村”,这里山高坡陡,土层薄,又缺乏骨干水源,柑橘抗旱是当地果农们最头疼的事情。过去,村民一般自行从长江中抽水,不仅投入大,还费时费力。

“一台抽水机最少要三个人,河里一个人抽,中间一个人负责看管子,田里还要打窝子。”村民王宏政说,夏季柑橘树需水量大,一个夏天油费电费就要几千元。

改变源自2024年10月,三峡库区宜昌柑橘特色产业灌区(沿江片区)项目启动,共覆盖秭归县、兴山县、夷陵区19个乡镇近200个行政村。

宜昌市水利和湖泊局项目管理中心副主任胡楚轩介绍,该项目以长江干流及香溪河等为主水源,通过提水引水蓄水相结合,建成“江水上山顶,引水跨乡村,蓄水调峰枯”的空间均衡的灌溉水网,分片区建成统一、节水、高效的柑橘灌溉系统,实现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为柑橘种植提供可靠的用水保障。

按照“建一片、成一片、用一片”的原则,今年8月,烟灯堡村田间工程示范区投入试运行。王宏政说:“开关一开,水就自动喷下来,我们只需偶尔检查设备运行情况,不用再下力了。”

胡楚轩介绍,在保障水源的同时,灌区同步建设雨洪集蓄系统、水肥一体化系统、污水处理系统、林下生草种植系统以及智慧化管控系统。新技术的运用将改变传统的灌溉模式,减少水肥药的使用量,对保护一库清水起到积极作用。

据介绍,为有效补齐水利基础设施短板,保障宜昌粮食安全和促进柑橘、茶叶等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宜昌抢抓国家“两重”等政策机遇,谋划实施了宜昌灌溉能力保障提升工程。该项目已被纳入我市2025年“四个重大”项目清单,概算总投资72.35亿元,计划改善和新增灌溉面积111.62万亩,包括宜东粮食主产区灌溉能力提升工程、清江库区灌溉能力提升工程和三峡库区灌溉能力提升工程3大工程9个灌区子项目。

目前,子项目三峡库区宜昌柑橘特色产业灌区(沿江片区)项目已完成年度投资7171万元,预计年内完工。其他8个子项目正按时间节点正常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其中远安沮西中型灌区项目开工前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有望年内开工。(记者李丽华、许正宇,通讯员郑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