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身躯筑山河,细微之处显精神

2025-08-18 17:17 来源:三峡宜昌网 编辑:肖雨琴 人阅读

当“拼命书记”范振喜拖着病躯带领村民修路架桥,当“90后干部李东在防汛救灾中托群起群众,当寒门学子庞众望用满分作文写下“感谢贫穷”,2024年感动中国人物谱写的不仅是个人传奇,更是一曲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不同的人生轨迹,不同的处境际遇,却诠释着中国人骨子里的精神密码:对土地的深情、对责任的坚守、对苦难的超越。

一句承诺,守了一辈子,范振喜的“拼命”始于25岁退伍时,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的一句承诺。面对周台子村“一穷二乱人心散”的烂摊子,他顶着压力收回亲二哥承包的铁矿,用村集体的第一桶金铺就脱贫路。当白血病几乎夺去他的生命,村民凑齐的10万元救命钱,成了他“必须还债”的誓言。用40年光阴,留住青山,垒起金山,让这个“人均年收入不足400元”的贫困村,成为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最富裕的村,固定资产超10亿元,70岁老人免费住进老年公寓……范振喜的奋斗史里,藏着中国农民最朴素的信仰:老百姓是真心对我,我也真心对老百姓。

在东北松嫩平原,曲亚波用二十年光阴书写另一种土地哲学。丈夫车祸成植物人、公婆体弱多病、外债压顶,她却像照料庄稼般,日复一日擦拭丈夫的身体;像守护麦苗般,守护着破碎的家。当记者问她如何面对接二连三的打击,她只是擦擦手说:“地荒了能再种,人倒了就真没了。”这种与土地共生的坚韧,让她无怨无悔支撑起全家,让她更懂什么是幸福。

李东,这位90后乡镇干部在洪流中推开同事时,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义无反顾,果敢决绝。他像一颗钉子深深地扎在基层,面对组织关怀,首先考虑到的是别人;而立之年,用生命“立”起了奉献和伟大,群众不依不舍,是对他最深沉的思念。在庞众望的故事里,我们看到了责任的另一种传承,母亲瘫痪、父亲精神异常,他边捡废品边学习,以744分考入清华时,背包里还装着给母亲抓药的清单,如今他牢记母亲“为国家做贡献”的期许,立志科研报国。从太行山到清华园,两代人以不同方式诠释着责任不是负担,而是人生路上收获的灿烂。

范振喜与绝症抗争时,白天工作晚上输液;庞众望在高考前夜,依旧照顾发烧的母亲;曲亚波三十年如一日为植物人丈夫翻身……这些画面,构成了中国人骨子里的倔强,展现了如何将苦难转化为向前向善的力量。正如范振喜所说:“和贫穷斗、和绝症斗,一辈子都在抗争”,这种抗争不是悲情的,而是充满力量的,它让周台子村的果树结出金黄的果实,让庞众望的笔尖流淌出“贫穷给予我的不是绝望,而是希望”的哲思。

一年又一年,感动中国之所以感动你和我,只因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另一个自己:不屈服于命运的脊梁,挺起了家与国的担当,写下了相信未来的诗行。中国精神不在高堂庙宇,而在范振喜沾满泥土的胶鞋里,在李东被洪水浸透的党徽上,在庞众望磨出茧子的手指间。他们像大地上沉默的稻穗,低头扎根,昂首生长,最终连成一片金黄的麦浪。

当我们在感动中落泪时,落下的不仅是泪水,更是对这方土地与人民最深情的致敬——细微的平凡,执着的坚守,炙热的梦想。愿你我,追随光,成为光,散发光。

作者:兴山县昭君镇人民政府 朱江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三峡宜昌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