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5 15:48 来源:三峡宜昌网 编辑:肖雨琴 人阅读
“我跑了,欠的就是‘良心债’,一辈子都还不清了!”宜昌当阳市半月镇红光村农民陈廷海这句掷地有声的话语,回荡在19年风雨里。这位粮食经纪人,用十九年光阴践行着“砸锅卖铁也会把钱还上”的朴素承诺。当他那辆奔波十几年的旧货车走到报废尽头,半月镇的爱心企业和人士共同出资购置的新车,不仅解了一位守信者的燃眉之急,更让信义精神在这片土地上续写了动人新篇。信义从不是孤独的跋涉,而是一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精神接力。
陈廷海十九载还债,铸信义根基。2006年那个夏夜,油脂厂老板卷走105万元菜籽款跑路,让陈廷海一夜之间背负起210户乡亲的98万元债务。镇上百余名同行纷纷“消失”,有人劝他也一走了之,他却在妻子支持下扛起如山重担。家里能换钱的物件、牲口和粮食全被变卖,只留下些许口粮。210户乡亲,他一户户登门,郑重许下“这辈子还不清,我儿子接着还”的诺言,210个承诺,一个都没打折扣。十九年来,他租种荒地、奔波收粮,那辆旧货车的轮胎碾过无数乡间小路,车斗里装着的不仅是粮食,更是沉甸甸的信义。在这个有人为利益背弃承诺的时代,陈廷海的坚守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人心深处对诚信的渴望。十九年跋涉,最终荣膺“中国好人”等称号,诠释了信义的力量。
半月镇乡亲赠车,绽信义芳华。今年7月,当那辆陪伴陈廷海走过无数风雨的旧货车达到报废年限,收购运输粮食成了难题。了解到他既背着欠款压力,又无力购置新车,爱心企业和人士毅然伸出援手,一辆崭新的货车带着温暖与敬意送到他面前。这不是简单的物质馈赠,而是一场信义的双向奔赴。陈廷海用十九年证明了诚信的重量,乡亲们便用实实在在的支持回应这份坚守。诚信不仅是道德要求,更该得到看得见的回报。在这场互动中,我们看到了乡土社会最动人的道德生态,你守诺如初,我便报之以温暖,让守信者不孤单,让信义有回响。
宜昌大地传文脉,培信义底色。这座“三峡门户”之城,从不缺信义的故事,三国时期关羽忠义的传说流传千古,近代商帮诚实守信的经营之道滋养一方,而如今这份信义传统有了更鲜活的载体与更蓬勃的生命力。从街头巷尾的凡人善举到各行各业的坚守奉献,一个个好人如同点点星光,汇聚成照亮城市的道德星河,陈廷海的故事正是这片土地信义基因的生动延续,他的“信义精神”像一粒种子,在当地生根发芽,激励着企业诚信经营,影响着百姓以诚待人。
这辆崭新的货车,正载着陈廷海继续奔波在收粮路上,也载着信义火种驶向宜昌大地各个角落。从红光村的乡间小路到宜昌城的街巷阡陌,越来越多的宜昌人正在续写新时代的信义故事。当诚信成为一座城市的集体选择,当好人好事成为市民的生活日常,这便是“信义宜昌”最动人的社会风貌,也是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注脚。
作者:枝江市百里洲镇人民政府 向杰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三峡宜昌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