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4 17:37 来源:三峡宜昌网 编辑:肖雨琴 人阅读
当一份份大学录取通知书跨越山海送达湖北省兴山县学子手中时,曾经“一桌宴席谢亲友”的热闹场景,正在兴山悄然变奏。用集体“励学礼”替代铺张升学宴,这场发生在昭君故里的文明实践,不仅破解了人情往来的困局,更勾勒出乡村治理的新图景。
兴山的探索,首先撕开了“人情经济”的枷锁。峡口镇连续3年用集体仪式替代升学宴,为100余户家庭节约资金超百万元,这个数字背后,是无数家庭从“办酒撑面子”的焦虑中解脱的轻松。过去“一户办酒,全村吃席”,村民们既要凑份子钱,又要耗时间帮忙,人情往来成了沉重负担。如今“一户成才,全村庆贺”,没有了攀比宴席的经济压力,亲情乡情反而在简约仪式中更显纯粹。更珍贵的是,它重塑了乡村的价值坐标系。当励学行李箱替代了酒桌宴席,当学习经验交流取代了觥筹交错,“崇学”转化为看得见的集体行动,准大学生分享备考心得,中小学生围着“取经”,乡亲们用实用礼物传递对青年学子的期望。这种价值导向的转变,让乡村的精神土壤更肥沃。
移风易俗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从根本上破解“攀比宴请”的沉疴,需构建一套系统、长效的治理体系。
建立正向激励机制,让“简约庆祝”有实惠、有荣誉。可推行“文明行为积分制”,将拒绝铺张宴请与积分兑换挂钩,积分不仅能换取生活物资,更能作为评选“文明家庭”“道德模范”的重要依据,让群众真切感受到“不办宴席更划算”,既减轻经济负担,又能赢得社会认可。同时,对主动践行简约庆祝的家庭,可通过社区公告、线上公示等方式公开表扬,强化“以俭为荣、以奢为耻”的价值导向,让“文明节俭”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创新庆祝表达形式,让“情感传递”去套路、重真情。推动社区、村镇常态化开展集体庆祝活动,例如将“升学宴”转化为“学习经验分享会”“成长故事会”等场景,组织优秀学子分享心得、长辈传递期望,用交流互动替代酒桌应酬。同时,倡导“轻量化祝福”,鼓励通过手写贺卡、家庭小聚、共同参与公益服务等方式表达心意,剥离宴请中的功利性和攀比性,让祝福回归情感本质,让“情感的真挚”而非“宴席的排场”成为核心记忆。
强化制度约束与基层引导,让“拒绝攀比”有规矩、有共识。将“抵制铺张宴请”纳入村规民约、社区公约,明确宴请规模、标准的底线,对违规大操大办的行为建立劝导、公示等约束机制。发挥基层党组织、红白理事会的作用,通过党员带头、志愿者宣讲等方式,解读攀比宴请的经济负担和社会危害,凝聚“不比排场比成长”的集体共识,让简约庆祝从“个体选择”变为“社会共识”,最终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文明新风。
从“要面子”到“重里子”,从“讲排场”到“比成长”,兴山的实践证明,移风易俗不是否定传统,而是用更文明的方式延续情感。当集体的祝福替代酒桌的喧闹,当学习的热情盖过攀比的浮躁,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场宴席的消失,更是一个地方对文明的重新定义。这样的探索,值得更多地方思考与借鉴。
作者:枝江“丹阳江畔”网评团队、百里洲镇人民政府 吴祖斌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三峡宜昌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