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4 17:08 来源:三峡宜昌网 编辑:肖雨琴 人阅读
流火盛夏,当城市在热浪中蒸腾,宜昌的高山峡谷间却“风景这边独好”。从三峡大瀑布亲子戏水、百里荒景区星空露营到三峡奇潭刺激溪降,从朝天吼漂流“一河三漂”、兴山榛子乡避暑民宿“一房难求”、到长阳火烧坪乡“草坪如毯现牛羊”,宜昌的“凉”实现了与游客的双向奔赴。
山水为媒,“凉资源”里藏着生态密码。当城市被热浪席卷,百里荒的高山草原却清风拂面,这里平均海拔1200米以上,3万余亩草原连绵起伏,夏季平均气温仅20℃左右。7月12日,百里荒第九届帐篷露营季盛大开幕,活动当天,有近万名重庆、武汉、荆州、荆门等地的游客奔赴而来,共享清凉盛宴。而在兴山榛子乡,避暑民宿“一房难求”的景象更成为夏日里的一道独特风景。这里平均海拔约为1300米,夏季平均气温22℃,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100%,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榛子乡凭借其得天独厚的高山避暑资源,在“候鸟”游客的带动下,结合夏日“村晚”等一系列文体旅活动的成功引流,使兴山旅游市场活力四射。今年上半年,兴山县共接待游客714.2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5.9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28.09%和26.26%。当避暑从“躲热”升级为“享生活”,22℃的温差便发酵出100℃的消费热情。
“夏日限定”激活“凉资源”创新玩法乘数效应。以宜昌兴山朝天吼漂流为例,景区创新推出“一河三漂”模式,白昼激流勇进搏击浪花,入夜萤火星河漫溯峡谷,探洞光影交织穿越奇幻,精准切中青年求险、情侣追浪、亲子猎奇的多元需求。今年4月22日开漂至7月6日累计接待游客7.2万人次,7月初夜漂洞漂启动后,首周即吸引超2000名游客奔赴“昼夜双景”。游客在享受漂流乐趣的同时,还带动了景区周边餐饮、住宿等行业的发展,高岚村原本闲置的农房被改造成“漂流主题民宿”,村民自制的防晒泥、水枪等商品成为网红文创,甚至催生了“漂流摄影”“湿身跟拍”等新兴职业,实现了“景区带村”的产业协同。数据显示,夜漂游客中90%会选择在景区住宿,85%会有餐饮、文创消费,这些消费带动景区非门票收入占比从18%提升至53%。
“热经济”的成色,最终要映照在百姓的笑脸上。在长阳火烧坪乡,滑雪场项目尚未建成便已推动50余家民宿扩容至80余家,未来村民将通过房屋出租、旅游服务、农产品销售实现“三重增收”。“热经济”更深远的变化在于乡村价值的重振。曾经闭塞的村落因环百里荒乡村振兴试验区的建设,打开了连通山外的大门。如今300多家民宿沿旅游环线绵延如带,村民从“扛锄头”转为“掌灶头”,“旅游饭碗”越端越稳。当兴山紫龙山康养小区的“候鸟”老人与村民共跳广场舞,当返乡青年在火烧坪“云上望角”咖啡店卖出高山咖啡,“凉资源”滋养的不仅是钱包的厚度,更是乡土的温度。
山川不语,自有回响。在宜昌,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地为算法,“凉”便能换算成“热”,“生态账”便能生成“共富解”。以生态为基,让气候资源转化为产业链条;以文化为魂,将乡土气息升华为消费场景;以民生为本,使发展成果惠及千家万户。随着宜昌高铁北站开通在即,列车将载着更多游客驶向云海深处。这片被清风眷顾的土地,正以“凉”为笔,在青山绿水间书写“持久生金”的振兴答卷。
作者:枝江“丹阳江畔”网评团队、顾家店镇人民政府 田源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三峡宜昌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