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解决民生实事 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感

2025-08-12 17:27 来源:三峡宜昌网 编辑:肖雨琴 人阅读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始终是最应被牵挂的注脚,各地党委政府要始终以“为民办实事解难题”为突破口,从破解就业市场的“35岁门槛”,到老年病房的点滴关怀,从调节菜市场的物价波动到守护餐桌上的安全,以解决民生实事为抓手,让发展成果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体验。

就业是民生之本,而“35岁现象”却像一道无形的门槛,让许多正值壮年的劳动者遭遇职业寒流。不少求职者反映,明明经验丰富、能力出众,却因出生年月卡在招聘简章的“35周岁以下”条款外。对此,要打出政策组合拳精准破局,比如,人社局可以联合重点企业推出“成熟人才招聘计划”,选择多家企业实行“年龄放宽”模式,对聘用35岁以上员工的企业,按照聘用人数的比例给予一定补贴。提供“成熟人才服务窗口”,为求职者提供职业规划、技能重塑等一对一服务,帮助35岁+求职者实现再就业。另外,还可以将“破除年龄歧视”纳入企业诚信评价体系,对相关企业在政府采购、项目申报中给予优先支持,让“经验无价”成为市场共识。

当岁月染白双鬓,老年人对健康的期盼愈发迫切。在各大医院,常常能看到慢性病患者排队取药的场景。据报道,60岁的周爷爷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每月药费花费将近1000元,其中一种药艾拉莫德不能报销,单盒药价180元,不能报销,一盒药只能吃一个星期,对在农村生活的他来说是笔巨大的开支,更让他发愁的是,子女在城区工作,定期去医院复查成了难题。这些“用药贵、就医难”的痛点,正是民生工作的发力点。针对慢性病患者用药负担,可增加慢性病门诊用药门类,将其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提高报销比例。比如,还可以探索“智慧家医”服务,发放智能血压仪、血糖仪等设备,让老年人在家就能完成健康监测,数据实时同步给家庭医生。

“菜篮子”“米袋子”关系着千家万户的餐桌幸福。近年来,物价波动让不少市民感受到了生活压力,而食品安全问题更是牵动着每个人的神经。要构建“稳价+安全”的双重保障网。比如设立“平价商店”动态调整机制,对大米、面粉、食用油等基本生活物资实行限价销售,价差部分由财政补贴,完善价格监测预警体系,当价格波动超过阈值时,及时投放储备物资平抑物价。在食品安全领域,可推行“阳光厨房”建设,消费者可通过视频直播看到后厨操作全过程。在农产品安全监管上,可建立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追溯体系,给蔬菜、水果贴上“二维码身份证”,扫码即可查看种植、施肥、检测等全流程信息,让市民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从破解“35岁”就业门槛,到老年病房点滴关怀,再到筑牢餐桌安全防线,这些民生实事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像春雨般滋润着群众的心田。只有始终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心用情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才能让人民生活更有质感。

作者:猇亭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周茂盛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三峡宜昌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