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1 15:39 来源:三峡宜昌网 编辑:胡伟龙 人阅读
近日,一场以“精神铸魂”为主题的年轻干部综合能力提升班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学员们循着“大别山精神”“伟大抗疫精神”“抗洪精神”的时代脉络,在历史的回望与现实的思考中汲取奋进力量,让忠诚与担当的信念深植于心,为秭归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的青春动能。
从烽火岁月到时代新篇的信念传承
课堂上,三大精神如灯塔般矗立,照亮青年干部的成长之路。
学习大别山精神,让信仰在基层扎根。坚定信念、胸怀全局、团结一心、勇当前锋,大别山精神穿越烽火岁月,依然闪耀着时代光芒。从鄂豫皖苏区的革命星火到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战场,变的是时代背景,不变的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赤诚。学员们深刻体悟到,这份精神正是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强大动力。一位学员在笔记中写道:“大别山的石头能砸碎旧世界的枷锁,我们脚下的泥土也能孕育乡村振兴的希望。”
学习抗疫精神,把人民刻进治理坐标。“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当这二十字抗疫精神在课堂回响,学员们眼前浮现的不仅是全国抗疫的壮阔画卷,更有秭归基层干部日夜坚守的身影。一位来自乡镇的学员动情地说:“‘生命至上’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凌晨三点为独居老人送药的脚步,是流调表上的每一个具体姓名。”这份精神,让基层治理的方向更加清晰。
学习抗洪精神,在急难险重中挺膺担当。“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回望抗洪史诗,学员们对秭归“人在堤在、守土有责”的防汛传统有了更深共鸣。从长江堤防的日夜巡查到暴雨中的群众转移,这份精神已化作青年干部面对急难险重任务时的行动自觉。
从理论感悟到实践落地的思想跃迁
精神的种子,终将在实践的土壤中生根发芽。“三大精神不是陈列馆里的展品,而是进村入户的‘指南针’。”学员代表的发言引发共鸣,“大别山精神教会我们‘钉’在岗位上,抗疫精神提醒我们‘暖’在群众心坎上,抗洪精神激励我们‘冲’在难题前面。”
在分组讨论中,思想的火花不断碰撞:有的学员结合社区治理实际,提出“以抗疫精神的‘科学精准’优化网格化服务”;有的聚焦产业发展,建议“以抗洪般的韧劲破解乡村振兴难题”;还有的将三大精神具象化为“信访接待时的耐心”“项目攻坚时的拼劲”“政策宣讲时的真诚”。这些带着“泥土味”的思考,正凝结成服务秭归发展的“青春方案”。
从课堂淬炼到一线建功的青春远征
学以致用,方能行稳致远。这场精神研学不是终点,而是青年干部奔赴一线的新起点。
以大别山精神为“政治罗盘”,在招商引资、乡村振兴的主战场锤炼党性,把“胸怀全局”转化为“办好秭归事”的实际行动;以抗疫精神为“工作标尺”,在社区治理、民生服务中践行“人民至上”,让“尊重科学”成为精准施策的实践准则;以抗洪精神为“攻坚利器”,在防汛救灾、项目建设中勇挑重担,用“顽强拼搏”回应群众的期盼。
青春灼灼,砥砺前行,秭归的青年干部正带着三大精神的滋养,将课堂所学转化为田埂上的脚步、群众家的家常、项目上的攻坚,在这片屈原故里的热土上,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书写新时代的青春答卷。(通讯员 王筱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