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31 16:32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金睿 人阅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的战略部署,湖北提出要抢抓沿海产业转移机遇,加快建设国家战略腹地重点支撑区。宜昌毗邻川渝、连贯东西,作为国家重要清洁能源基地、长江流域最大的磷矿基地,拥有37个工业大类,141个工业中类、302个工业小类,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链优势明显。应抢抓国家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的战略机遇,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追踪产业链系建设占卡位。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为宜昌健全产业链提供了新动力。一是积极融入国家产业体系建设全局。宜昌既衔接成渝直通腹地,又通江达海辐射全域,可聚焦大数据及算力经济等优势产业,支持、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关联产业落户,吸引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努力成为沿海与腹地之间在产业链系建设中的关键环节。二是努力加入川渝现代产业体系大圈。用好毗邻重庆优势,对标重庆打造的“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将化工新材料、新能源及高端装备、生命健康等优势产业,培育成为其产业链的重要一环,或协商建立相应的协同、配套产业体系,争取更多川渝资金、技术投宜。三是聚焦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占先机。川渝腹地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规划,几乎涵盖了现代制造业全领域。宜昌可紧盯合成生物、新型储能、循环经济等行业新动态,抢抓新机遇、占领新赛道、培育新业态;积极打造数智化应用场景,在承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中占先机。
聚焦产业备份转移抓招商。东部沿海各类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为宜昌招商引资带来了极佳机遇。一是用产业链逻辑做链式招商。持续深化“五个一”产业链招商机制,对照沿海和川渝腹地现代产业体系门类,结合宜昌优势产业精密测算产业链图谱,推动现代化工新材料、生命健康、大数据及算力经济、新能源及高端装备等产业集群成势见效。二是用产业承接平台精准招商。用好远安、当阳等省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精准对接更多航天动力新材料和硅基新材料产业落户宜昌;充分发挥湖北国发供应链公司等省级供应链平台作用,推动磷化工和新能源行业与沿海有关产业形成供应链体系;借力在宜的专业化供应链平台,推动新能源汽车、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获得更多资金和技术投入。三是用本地优势资源靶向招商。凭借磷矿、石墨矿、清洁电力、绿色生态等优势资源,靶向招引央企国企、优质外企、头部民企,来宜进行重大生产力布局;推动算力与大数据、人工智能、新型储能、新能源汽车、氢能、农产品加工、生物医药等产业建链、延链、强链。
推动科创产业融合强引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人才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支撑。一是加强与龙头企业合作推动技术转型升级。聚焦战略腹地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所需的新能源汽车、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产业,政府、高校和科研院所可与宜化、兴发、东阳光、邦普、长机科技、黑旋风等企业开展专项技术攻关或生产应用合作。二是持续推进创新主体培育和创新平台建设。大力发挥西陵区、高新区等地产业孵化中心作用,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生态链;建好和用好三峡重点实验室,人福药业、华强科技、海声科技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兴福电子等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发挥其在创新要素、共享机制、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和技术转化等方面的作用。三是深化创新链、人才链和产业链三链融合。聚焦备份产业领军人物、高端人才,持续深化双聘机制,打造高质量研发团队,形成技术攻关与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针对科技创新“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特征,可由政府推动、企业主导、人才参与,建立“以需定供、风险共担、成果共享”机制;既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和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又吸引更多关联产业和人才落户宜昌。
(中共宜昌市委党校 谭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