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7 17:23 来源:三峡宜昌网 编辑:肖雨琴 人阅读
城市的生命力,不仅在于摩天大楼勾勒的天际线,更在于寻常巷陌间流淌的烟火温度。街道社区,作为城市的“神经末梢”,是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如今正悄然成为解决民生难题、提升居民幸福感的核心舞台。见微知著惠民生,当需以“温度”暖民心,以“精度”破难题,以“深度”谋长远,才能让“为民办实事”从口头承诺化为身边可感可触的温暖与便利,奏响为民服务、为民办实事的和谐乐章。
用心服务,以“温度”熨帖民心所盼。社区服务并非冰冷的流程运转,其核心在于对人的关怀与尊重。当窗口人员耐心解答、主动代办,当社区工作者对独居老人嘘寒问暖、为行动不便者上门服务,当社区食堂飘出饭菜香、托幼服务解家长后顾之忧,这些“润物细无声”的关怀,正是服务温度的生动注脚。正如枝江市各社区每年寒暑假坚持推出多元化托管和多种实践活动,既解决了双职工家庭“没时间”、隔代养育“缺方法”的问题,也避免了孩子宅家“沉迷屏幕”等现象,让孩子们的假期过得精彩且充实。与此同时,社区在各党群服务站设立“便民工具箱”,为辖区居民提供生活应急服务。这些举措虽细微,却如同冬日暖阳一般,精准照进居民生活的缝隙,让“最后一公里”变成“最暖一公里”。
精准施策,以“精度”破解治理难题。社区事务千头万绪,居民诉求千差万别,唯有精准把脉,方能对症开方。如此就需要我们摒弃“大水漫灌”,学会以“绣花功夫”实现“精准滴灌”。建立畅通的民情反应收集渠道,是实现精准的前提。“线上+线下”的意见箱、网格员的一日多巡、楼栋长的日常走访、社区网格群和智慧平台的实时反馈等等,都是汇聚民声的“活水源头”。当然,精准之道更在于分层破题。管道堵塞、路灯损坏等“小事”立行立改;加装电梯、车位改造等“难事”联动攻坚;心理危机、邻里纠纷等“隐痛”引入专业力量。枝江市七口堰社区邀请资深心理咨询师和情感专家不定期组织开展“心灵之约”个人成长公益沙龙活动,共同探讨育儿难题,陪伴家长孩子一起健康成长。另外今年以来,五柳树、沱江等社区持续推进“创建惠民攻坚解难行动”,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推动民生实事落地。如今已完成拆除老旧铸铁落水管、维修破损道路、建设充电桩等十余处行动,切实改善环境,惠及周边九个社区居民,成果斐然。聚焦痛点、精准定位、靶向解决,以“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精细服务,让有限资源释放出最大民生效益,让解忧直达心坎里,在方寸之间雕刻出幸福的模样。
长效巩固,以“深度”筑牢善治根基。为民服务解难题,既要办好眼前一件件实事,更要着眼长远,构建“治未病”的韧性机制。这就需要我们推动工作从“解决一事”向“完善一制”深化,让善治成果沉淀为制度基石,筑牢社区韧性。其关键就在于要建强社区治理的“主心骨”,激发居民自治活力,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形成多元共治格局。完善“居民议事厅”“楼栋长”等机制,确保居民声音被听见、诉求有回应、参与有渠道,由“旁观者”变成“主人翁”。同时,探索服务项目的可持续运营模式,避免“一阵风”。譬如枝江市丹阳社区坚持党建引领,深化“五社联动”机制,探索“志愿服务+基层治理”新模式,着力打造温馨和谐的“新熟人”社会,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另外一些社区建立“积分银行”,鼓励居民以志愿服务赚积分换取所需服务,形成爱心循环。不仅如此,枝江市委社会工作部创立“枝志有爱”全市志愿服务品牌,组建志愿服务组织425个,注册志愿者10.65万人,组织志愿服务活动5000余场,持续推动志愿服务与基层治理同频共振、双向奔赴。这种深植于制度的长效思维,让善治的活水永不枯竭,滋养社区长久安宁。
社区虽小,却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最直接、最现实的期盼。当万千社区以“温度”“精度”“深度”持续奏响为民服务解忧的和谐乐章,城市治理的根基必将坚如磐石,千家万户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将如繁花般在基层沃土上处处绽放。
作者:枝江“丹阳江畔”网评团队、枝江市马家店街道 陈晓文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三峡宜昌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