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5 19:59 来源:湖北日报 编辑:胡伟龙 人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物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把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命脉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8月4日,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忠林在武汉调研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装备产业发展,强调要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药谷”。
湖北建设“中国药谷”,底气从何而来?
不只中部崛起
更对标全国乃至全球高度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湖北省突破性发展生命健康产业。省委书记王忠林多次调研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相关工作,强调要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8月4日,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忠林在武汉调研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装备产业发展。
“中国药谷”,崛起正当其时!
当然,崛起是靠实打实的行动和成绩说话的。
一看目标。“中国药谷”的目标不仅仅是中部领先,更是要在全国乃至全球占据更重要的位置。
二看实力。“中国药谷”,不单指一个园区,而是集聚武汉光谷生物城、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等产业集群,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其中,光谷生物城历经十余年建设,已形成从科学、到技术、到产品、到商品的全链条产业发展体系,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00余家,本土上市公司7家,百亿级龙头企业3家,综合竞争力位居全国第六。
三看效果。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毗邻光谷生物城,面积广阔,围绕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生物制造等产业体系,集聚效应已然成形。2024年被工信部评为“中国最具生物安全特色产业园区”,为湖北省唯一入选园区。
王忠林指出,要抢抓机遇,更大力度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培育壮大医疗健康领域新质生产力。
2024年,湖北省大健康产业规模突破万亿元大关,与光电子信息、汽车制造并肩成为全省三大支柱产业。在向万亿大健康产业奋进的进程中,药谷脱颖而出,初步形成了高端医疗装备和生物创新药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不断追高、上新——
药明康德、迈瑞、联影等龙头企业纷纷重仓药谷,“稻米造血”“双向脑机接口芯片”等全球首创成果在这里首发,“心肌旋切刀”“可视介入机器人”等前沿高端医疗设备相继问世,造福全球患者……这里诞生的不仅是经济增长极,更是人类健康未来的中国方案。
产学研医深度融合
创新产品竞相迸发
源头创新,是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在武汉举办的2024年世界大健康博览会开幕式上,省委书记王忠林指出,加强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着力打造全国大健康领域科技创新策源地。
在药谷,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武汉凯德维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实验室里,身着白大褂的研发人员手持精密仪器,反复测试参数。目前,由凯德维斯自主研发的溶瘤腺病毒注射液,已获批进入临床试验研究阶段,有望成为国内首款针对HPV已感染人群的宫颈癌基因免疫治疗性药物。
禾元生物生产车间,“稻米造血”药品正在下线。
7月18日,武汉禾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水稻),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成为全球首个“稻米造血”一类创新药。
人福医药研发的重组质粒—肝细胞生长因子注射液进入审评阶段,国内尚无同类型产品上市;睿健医药的帕金森新药NouvNeu001已实现中美临床“双报双批”,有望2028年上市;武汉一家生物医药企业,新药知识产权转让25亿元……
“中国药谷”何以成为湖北生物医药创新首发地?
6月9日,王忠林在武汉市调研深化医工交叉融合创新工作时指出,要强化产业发展,深化产学研用协同联动,聚焦产业链上下游,加快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推动医工交叉融合创新成果更好走进生活、服务群众。
武汉“产学研医”深度融合的生态,让武汉在原始创新上具备先天优势。武汉拥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武汉大学医学部等12所高校医学院系,有一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集群,形成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转化的全链条创新人才矩阵。
同时,依托武汉13家三甲医院、3600余家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庞大应用场景,药谷建立起了“临床需求—技术研发—产品迭代”的闭环,可以让高端医疗设备、微创介入器械等创新产品快速进入市场。
来自全球10个国家的12名心外科领域专家,到访同济医院,参观学习心肌旋切技术。
武汉同济医院心外科主任魏翔教授发明的“心肌旋切刀”,填补了世界空白。但一款医疗器械从创意构想到产品上市,不是一位医生单枪匹马可以解决的。而这,正是位于“中国药谷”的奥绿新生物科技的绝活。
经过多年的试验和优化,微创心肌旋切系统于2023年进入国家药监局“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目前,临床手术已进行了超千例,成功率达100%,还吸引了美国、瑞士等10余个国家的专家前来学习。
目前,武汉一类新药研发已进入国家第一方阵,近400个新药在研,一类新药获批数量居全国前列,正逐步成为全球生命健康产业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万亿台阶之上
“中国药谷”蓄势发力
7月26日,迈瑞医疗武汉基地开园投用。迈瑞医疗武汉基地总投资45亿元,总建筑面积约53万平方米,是迈瑞医疗在全球的第二总部基地,聚焦微创外科、骨科、心血管相关三大板块,覆盖研发、制造、培训等环节。
迈瑞医疗董事长李西廷在与王忠林座谈交流时说,武汉的营商环境让企业感受到了极大的诚意,也获得了很大便利,迈瑞医疗将一如既往看好武汉、支持武汉。
联影集团同样在“中国药谷”布局全球第二总部,实现多项“卡脖子”技术研发突破与产业化落地。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骨科导航机器人入选国家高端医疗装备推广应用项目,CT、超声等高端影像设备及核心部件自研比例全球领先。
兰丁5G+AI细胞病理诊断平台。
兰丁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癌细胞诊断机器人,让宫颈癌筛查这件事变得又快又准。单日筛查量最高达5万例,相当于500位医生一天的工作量。
成绩的背后,是湖北省委、省政府坚持“研发+临床+制造+应用”全链条打造国际医疗创新高地的决心和行动。
王忠林指出,要提升服务质效,全链条、全生命周期服务企业创新成长,为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生态。
据了解,近年来,武汉每年都在出台支持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持续打造全链条护航体系:在研发端,对药械企业研发投入给予补贴;在转化端,建设服务中心,提供注册检验、临床试验等“一站式”服务;在资金端,设立一批百亿级产业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早投小”。
7月17日,湖北民营企业座谈会选择在九州通医药集团召开,王忠林现场听取九州通、联影集团等医药企业负责人意见建议。九州通是中国最大的民营医药商业企业。今年2月17日,九州通董事长刘长云作为民营企业家代表,赴京参加了2025年民营企业座谈会。
位于武汉经开区的东软软件园,是东软集团在国内的第3个研发基地,其中东软智能医疗科技研究院是重要的业务板块。企业负责人表示,之所以把医疗健康业务落户武汉,正是看中了武汉生命健康产业的集群和链式效应。
王忠林指出,湖北健康文化丰厚,医疗资源富集,创新动能澎湃,产业基础雄厚,发展势头强劲,是大健康产业发展的一片热土。
万亿台阶之上,药谷正以创新链为弓、产业链为箭,向世界级大健康产业高地进发。
(记者 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