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5 17:59 来源:三峡宜昌网 编辑:肖雨琴 人阅读
8月2日夜,宜昌奥体中心的舞台被深沉苍凉的歌声穿透,刀郎新作《秭归鸟》在此首唱。一句“弭棹西陵沚,沉歌酹楚魂”,瞬间将“暮雨千载”与“离骚夜鸣”凝聚于舞台。这歌声,是唤醒,是招魂,更是宣告,沉寂的秭归文化之鸟,正抖落尘埃,在当代旋律中振翅欲飞。
这只栖息于刀郎音符间的“秭归鸟”,源自三峡最动人的传说。相传每年农历五月,子规(秭归鸟)的啼鸣,便是屈原之妹屈幺姑精魂所化的殷殷呼唤——“我哥回呦”,穿越千年而不绝。刀郎以“魂兮归来”开篇,直溯《楚辞·招魂》本源,将古老的祭祀仪式谱写成当代乐章。歌词如一幅水墨长卷:停船、西陵水洲、洒酒祭奠,每个词都浸透楚文化基因。“一只青竹从我的胸膛里面长出来”,意象奇崛,让西陵峡的江潮挂满竹枝,自然的壮美与文人的风骨在旋律中共振。而化用陶渊明“田园将芜胡不归”的名句,更将乡愁升华为对精神原乡的叩问:当现代人在喧嚣中迷失,精神家园若将荒芜,游子当归何处?
刀郎的歌声是号角,秭归的文化传承早已乘势腾飞。凤凰山麓,屈原祠展陈焕新工程正紧锣密鼓。拥有720户屈氏后裔的“中华屈氏第一村”万古寺村,新建的屈原文化传承交流中心即将开放。木鱼岛上,“诗橙文化”将屈原诗词刻进山水田园,金秋时节,“端午诗会”与柑橘采摘节同庆,游客漫步橙园吟诵《橘颂》,品味“一果一诗一文化”的独特魅力。九歌巷里,楚风与国潮碰撞璀璨火花。端午假期,楚天神灵角色扮演大秀与非遗市集交织,古乐声中,游客身着楚服体验投壶射礼。夜幕降临,“屈子夜市”粽香飘溢,飞天凤凰凌空起舞。这些创新实践,让秭归成为一座没有围墙、生机勃勃的楚文化活态博物馆。
从屈原祠眺望高峡平湖,波光里倒映着秭归的双重图景:一边是“中国诗歌之乡”的千年文脉,骚坛诗会的吟唱与荧幕上孩童的诵读隔空应和;一边是“中国脐橙之乡”的产业传奇,带着峡江智慧的农技修剪队走向全国。这恰是《秭归鸟》最深沉的隐喻——文化传承绝非博物馆里的标本。它应如那啼鸣的鸟儿,既要守住“巢穴”的温暖,更要勇于飞向新的天空。秭归,正以端午文化节连接古今,以科技嫁接农业与文创,用千万次的“鸟鸣”向世界宣告,真正的文化基因,既能深藏于古籍,亦能在新时代磅礴苏醒。
青竹已长成森林,归途已在脚下。田园未芜,楚魂永续,秭归等你回家。
作者:秭归县水田坝乡 郭婧婧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三峡宜昌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