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5 06:45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张远近 人阅读
“以前抬头就是‘蜘蛛网’,现在天空清爽多了!”8月1日,家住宜都市聂家河镇邓家桥村的王大爷指着家门口整齐划一的线缆,对记者发出这样的感慨。
这一变化得益于宜都市自2023年启动的“飞线”专项整治三年攻坚行动,已累计整治“飞线”4000余公里,拔除废弃线杆800多根,城乡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受到人民群众一致好评。
在城区胜利路北段,记者看到,原本杂乱无章的空中线缆已经不见踪影。“我们创新采用‘共箱、共杆、共管’模式,对老旧设备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宜都市城市管理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统一将光交箱升级为“四合一”分纤箱和“多合一”光交箱,不仅节约了30%的运维成本,还使设备使用效率提升40%以上。为确保整治成效,该市建立了严格的“日巡查、周结算、月通报”制度,并采取“奖补+自筹”的资金保障机制。
在姚家店镇新桥河村的整治现场,施工人员正在对最后一段线路进行规整。“我们村是第一批试点村,现在已经成为示范点。”村党总支书记李平自豪地说。据了解,在农村地区,宜都市因地制宜推出“六方共治”模式,通过“市级政策引导、项目资金统筹、企业让利、村民投劳、乡贤助力、镇村管理”的方式,有效解决了资金和人力难题。
“最让我们高兴的是,环境变好的同时,收入也增加了。”邓家桥村党总支书记章运诚告诉记者,整治后的邓家桥村笃睦湾,不仅实现了天空无“飞线”,还结合当地特色打造了油菜田观景台,带动农户实现年均增收3000余元。数据显示,该村今年上半年游客量同比增长120%,农家乐收入翻了一番。
在整治过程中,宜都市探索出多项创新做法:一是结合“三库流转”机制,为乡镇整治争取乡村振兴资金;二是实行“1+5”资金筹措方式,即市级财政奖补60%,其余40%通过项目统筹、镇村自筹、村民筹劳、乡贤赞助、企业让利解决;三是组建由居民、属地部门、运营商参与的巡查队伍,累计制止新设“飞线”18处。
截至目前,宜都市已完成城区9条主干道、所有70个老旧小区、6条乡镇主要干道、农村32个行政村的“飞线”整治工作,惠及群众超过5万户。该市计划到2025年底全面完成三年攻坚目标,今年下半年,该市还将投入1500万元,对剩余的城河大道、体育路等城市干道,高坝洲镇、王家畈镇、潘家湾土家族乡及九道河流域各村进行集中整治。(记者方勇华、孙玉敏,通讯员孔令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