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畸形让她的身高“停留”在3岁 年仅半百成功 “长高”10公分

2025-08-01 17:02 来源:三峡宜昌网 编辑:王道远 人阅读

“没想到,我快50岁了,还能“长高”10公分,真正挺起腰杆生活了!”7月24日,家在长阳大山深处的黄女士感受着在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长高”后的全新生活,心中有着说不出的喜悦。

3岁那年身高被按下暂停键

3岁那年,因为脊柱畸形,黄女士的身高永远停留在了128厘米。40多年来,个子矮小的她,靠着父母的陪伴,和自己强大的意志力,完成学业,成为一名裁缝,并成家生女,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半年前,黄女士的腰背出现疼痛,并逐渐加剧,整夜整夜睡不着觉,偶尔只能跪着小憩一会儿。全家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尤其是丈夫更是心疼地偷偷抹泪。

今年6月,黄女士在家人的陪伴下,慕名来到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下决心要治好折磨了她几十年的顽疾。我院骨科二病区主任韩庆斌带领团队,克服重重难关,挑战高难度,成功为复杂脊柱畸形合并结核的黄女士实施了矫形手术,点燃了她对生活的希望。

“神经严重受压”手术治疗迫在眉睫

“脊柱后凸畸形、脊柱结核、椎体破坏、神经压迫……”,韩庆斌通过详细检查,确诊黄女士的病情,是因为胸腰段脊柱形成角状后凸畸形,导致神经严重受压后引发。大家纷纷为她几十年的不易生活,表示深深的同情。

虽然韩庆斌有着丰富的脊椎矫形经验,但黄女士的复杂病情,让他也觉得十分棘手。“由于病魔长期侵蚀和干扰,黄女士的脊柱骨骼结构异常,置入椎弓根螺钉比较困难。”韩庆斌说,而且置钉位置只有一次选择机会,只有准确置钉,才能通过钉棒进行脊柱大幅度矫形。

拆“危房”护“住户” 破解复杂脊柱畸形矫治

对韩庆斌来说,这台手术的最大挑战在于双重要求:既要大幅度达到矫形重建效果,又要保护好已经受压的神经。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在手术前,韩庆斌和他的团队通过CT三维成像、三维重建,对黄女士脊柱每个椎体的形态、椎弓根的解剖特点做了详细的研究,让每个椎体选择什么型号的椎弓根螺钉,都熟记于心。

与此同时,他们与武汉协和医院骨科主任杨操教授等权威专家讨论分析,还提前联合麻醉科、影像科、脊髓神经监测等多学科专家,为黄女士定制了最优化的手术麻醉方案。

她的脊柱就像一栋歪斜的老房子,需要拆掉腐朽的部分,重建稳固的结构,同时还要保护里面的“住户”——神经不受损伤。韩庆斌用形象的比喻道出了手术的难度。

多学科共同挑战超高难度“脊梁工程”

手术当天,由十几名多学科医护人员组成的医疗团队紧密配合,向这台超高难度手术发起挑战。由于黄女士的疾病持续了40余年,病灶反复侵蚀破坏脊柱,导致病变椎体产生炎性疤痕,加上脊柱发育不良,椎体破坏脱位,手术必须精益求精。

持续了7个多小时的手术,各位专家注意力高度集中,超声骨刀如精密的雕刻工具,一点点去除病变的椎体;脊髓神经监测仪一秒不停,严密守护着神经的安全。最终,韩庆斌和团队专家紧密配合,凭着娴熟的技术、丰富的经验、微妙精确的手感,安全精准置入椎体螺钉,同时彻底清除病变根源,切除病变椎体,准确无误地植入填满骨头的钛笼。手术结束时,大家欣喜地看到,通过脊椎钉棒的矫形,黄女士的脊柱终于重新挺直了。

卸下“包袱”,挺直腰杆的感觉太舒服了!

术后,在韩庆斌专家团队的指导下,以及科室护士团队的悉心照顾下,黄女士的恢复令人欣喜。她双眼含着热泪激动地说:“我胸背部的大包没有了,终于可以睡平了。”不仅如此,她还能轻松完成以前不敢想象的动作。

考虑到黄女士患脊柱结核病长达40多年,为了确保手术效果,韩庆斌还与院外结核病权威专家线上讨论研究抗结核治疗方案,制定术后治疗计划,帮助黄女士彻底消除脊柱结核顽疾。“每一台脊柱手术,都是对医生技术和耐心的双重考验。”韩庆斌说,“看到患者重新挺直腰板,是医生莫大的欣慰和价值的体现。”

康复出院时,黄女士特地送来锦旗激动地说:“现在,我终于也能直起腰杆子走路了!”(通讯员:高琦张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