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本地> 本地> 正文
“下田头”练本事 “上镜头”拓新路 ——当阳“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年”赋能新农人

2025-08-01 09:09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金睿 人阅读

7月30日傍晚6点,夕阳为当阳市两河镇群合村的田野镀上一层金辉。村党群服务中心的临时直播间里,村支书王勇刚匆匆扶正那顶沾着泥土的草帽,将镜头对准刚从田垄摘下的黄瓜。“咔”的一声脆响,碧绿的瓜瓤水灵诱人。“宝们瞧好喽,沙土地里长的黄瓜,生吃都带甜!”乡音淳朴,笑意憨厚。短短数月前还面对镜头手足无措的“草帽书记”,如今已能对着数千线上观众,边煮土鸡蛋边细说农户散养的艰辛:“俩们过细看,正宗土鸡一天只下一个土鸡蛋,攒满这筐,李大妈跑遍了半个村!”

王勇刚的蜕变,是当阳市2025年“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年”赋能基层干部、深耕富民兴村的一个生动缩影。当阳市委组织部联合“当阳甄选”专业运营团队,开办直播惠农普及班,覆盖全市镇村干部,并精选10个产业基础好、干部热情高的村作为试点,着力培养20名“爱农村、善营销、有流量”的新农主播,为家乡代言。 

“头回开播,手心全是汗,词儿忘得一干二净!”王勇刚笑着回忆。从选品、拍摄到引流,群合村直播团队在实战中快速成长。自今年5月开播以来,40余场直播成功售出玉米、土豆、辣椒、土鸡蛋等农产品,销售额突破5万元,惠及百余农户。更令人振奋的是,屏幕那端引来了“真金白银”——本地龙头企业被产品品质打动,当场签下500亩甜糯玉米的长期订单,每斤收购价高出市场价两毛多。订单农业让村民尝到了甜头,村民孙志玉掰着指头算账:“过去一亩地刨去成本,辛苦钱也就两百块。现在跟着订单种玉米,稳稳当当能挣五百块!”

这方小小直播间,已成村庄新名片。它不仅是农货出村的“快车道”,更是乡风乡情的“展示窗”。外乡游子陈小小几乎日日“蹲守”村抖音号:“看书记掰苞米、唠家常,像回到了家门口!”政策宣讲、村容展示、游子归巢的期盼,都在直播间汇聚交融。

“上镜头”拓开新销路,“下田头”更需硬功夫。群合村干部深知,直播带货只是起点,产业根基扎得牢,富民之路才能走得远。他们深入田间地头,组织召开“屋场会”问计于民,成立了永愿蔬菜专业合作社。通过规范土地流转,全村551户农民当上了收租金的“业主”,200多名60岁以上老人则在“家门口”实现了“再就业”。67岁的王兰就是受益者之一,“我的7亩田流转给合作社,每年稳稳收租3500元。现在每月还能在田里干点活,再挣千把块工钱!”老人脸上绽放出幸福的笑容。

“核心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把农村的劳力、地力都激发出来。”王勇刚道出发展关键。群合村多措并举:组织村民就近务工增收工资,调整种养结构提升经营效益,盘活土地资源增加财产收益。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跨越式增长,从三年前的14.2万元跃升至50余万元,今年有望突破60万元大关。

“‘下田头’练就服务乡亲的真本事,‘上镜头’开拓富民强村的新路子。”后备干部蒋淳说,“我们基层干部综合能力的提升,最终都转化成了乡亲们口袋里的收入,映照在大家的笑脸上。”

从直播间里的乡音吆喝,到田间地头的辛勤耕耘……当阳群合村的生动实践,诠释着新时代基层干部扎根乡土、创新作为的担当。 三峡日报记者 张锴 通讯员 董开心 刘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