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农文旅融合让“移居”变“宜居”

2025-07-29 16:08 来源:三峡宜昌网 编辑:谭强明 人阅读

几十年间,三峡库坝区的夷陵移民村完成了一场精彩蜕变:从被动搬迁到主动发展,从政策输血到产业造血,实现了三峡移民从“移居”到“宜居”的转变,这条农文旅融合的转型之路,为乡村振兴提供了鲜活样本。

政策扶持为农文旅融合搭建起平台。夷陵借助三峡后续扶持政策和水库移民后续扶持政策培育当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让扶持资金精准投向村级道路、休闲广场、民宿等文旅基础设施的配套落地,为产业引进来和文旅走出去提供基础舞台,既让村民住得安心,又让游客玩得开心;同时,将长期扶持的政策资金和优惠投入到当地柑橘和茶树种植的标准化、产业化、品质化,变土特产为大产业,打出“基建+产业”的组合拳,让移民村既有山清水秀的“里子”,更夯实了产业致富的“面子”。

因地制宜让“靠山吃山”吃出新风味。囿于三峡库坝区耕地资源受限的现实困境,湖北夷陵在产业优势上大做农文旅文章。在“农”上重点发展茶叶和柑橘种植业,陡坡种茶,缓坡栽橘,借助立体地形发展立体经济;在“文”上以茶文化、非遗绣坊为突破点,打造游客采茶制茶的沉浸式体验项目,让非遗制作化身为文创产品;在“旅”上大力发展精品果园、采摘经济、农家乐民宿等,串点成线,配合地方风土民俗,打造地方旅游特色线路,形成“农业打底、文化增色、旅游引流”的融合模式,延长游客的价值体验链。

科技赋能为农文旅融合提供新养分。科技创新催生了农业生产的新技术、新工具,在夷陵小溪口村,山间修建的轨道运输车替代了以前需要肩挑背扛的传统运输方式,而2万多米的灌溉系统管网的铺设则代替了传统的挑水扁担,既解放了人力,又提高了运输效率,减少了运输和养护成本;无人机在柑橘大实蝇统防统治行动中的大规模应用,解决了传统依靠人力的方式造成的效率低、成本高且难以覆盖复杂地形的问题,科技应用于柑橘产业的创新性积累,实现了农业生产力的跃升。

夷陵移民村从“移居”到“宜居”的变形计,正是农文旅融合催动乡村变化的一个地方缩影,其背后不仅是乡村发展理念的升级,更是对“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动诠释,随着数字经济深入乡村,融合之路还有更多新的想象空间亟待打开。

作者:夷陵区龙泉镇人民政府 张梦玲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三峡宜昌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