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8 18:55 来源:湖北日报 编辑:王道远 人阅读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泽牧 通讯员 鲁武 陈欣
7月21日,宜昌市猇亭区一年一度的“企业家日”上,24个项目现场签约,总投资超百亿元。
这批项目涉及现代化工新材料、新能源及高端装备、合成生物等多个领域,极具含金量和含“新”量。
猇亭是宜昌面积最小的县市区,方圆不到12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甚至比不上武汉百步亭社区。
逾百亿投资,为何扎堆投向这个“弹丸之地”?
要素保障,企业只用把精力放在发展上
深圳凝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此次携“超低膨胀硅碳负极”项目落户猇亭;年初,上市公司上海洗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刚刚在猇亭建立年产能5000吨的硅碳负极材料产销基地,专注均质硅碳负极材料……这些都是猇亭传统化工加速向现代化工新材料转型的注脚。
“落户猇亭,主要来自产业要素上的障。”深圳凝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CEO钱果裕坦言,南玻集团在猇亭建有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其生产的硅烷是硅碳负极的重要原料。猇亭牵线力促,双方一拍即合。“猇亭还有大批技术精湛的化工产业工人,对我们非常有利。”
宜贸通(湖北)贸易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跨境电商业务,落户猇亭,看中的是水陆空三位一体的区位优势。
“机场、水运、陆运都很便利,一些加急的货,比如宜都和长阳的鱼子酱,对保鲜要求极高,三峡机场能直接空运。”宜贸通跨境电商产业园项目董事长金涛说,项目自2024年底注册起,区政府就成立了专班,负责各种资质的审批、协助办公室租赁装修、指导申请创建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等,企业几乎没有为项目以外的事操心,把更多时间、精力放在发展上。
产业生态,龙头带动500强企业落户
今年“企业家日”上,兴发集团宜昌新材料产业园党委书记李少平,被猇亭授予“功勋企业家”。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长江、视察湖北,在位于宜昌猇亭的兴发集团宜昌新材料产业园,为长江大保护立规。
今年1月,兴发集团旗下专注电子化学品的兴福电子,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短短7年,兴发在绿色转型中,再添一家上市公司。
电子化学品是半导体制程的关键材料,是芯片“卡脖子”的关键领域之一,过去长期依赖进口。
“一个企业的成长,除了不懈创新、与市场同频共振,与一方产业生态密不可分。”李少平说,兴福电子在猇亭扎根创新17年,无论何时遇到难处,政府对企业都是“有条件全力支持,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支持”。
2008年起,李少平带领兴福电子克难攻坚,冲破技术封锁,开发出电子级磷酸、电子级硫酸系列产品,不仅为芯片国产化提供了配套支持,更出口日韩欧美等发达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
过去7年,微电子、有机硅新材料、草甘膦三大产业集群在兴发新材料产业园拔节而起,园区收入从百亿级跨越两百亿,带动了周边物流、能源、劳务等配套行业发展。万华化学、东方雨虹等中国500强企业,也在兴发的产业链“引力”下相继落户。
创新驱动,一棒接一棒的并肩作战
2004年,兴勤(宜昌)电子有限公司落户猇亭,如今已走过21年。
这是台湾兴勤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大陆设立的第三家子公司,专注于压敏电阻、热敏电阻、电子陶瓷元器件及各类传感器的研发与生产。
“企业投资跟着市场机会和产业生态走,招商只是第一步,关键是留得住、长得大、发展好,才能树大根深。”兴勤电子总经理隋中华感慨,落户20多年,政府班子换了几任,但每一棒“接力棒”都与企业并肩作战。
如今,兴勤电子的产品进入华为、飞利浦、西门子、格力等众多知名企业,压敏电阻、热敏电阻全球市场占有率达45%。
“无论拼土地还是拼人口,猇亭的体量都不占优势。要实现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长江嘱托’,必须从要素驱动走向创新驱动。”宜昌市猇亭区委书记左晓表示,今年以来,猇亭瞄准现代化工新材料、汽车及零部件、合成生物产业三大主导产业,实施“科技创新九大行动”,强化以“用”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供应链体系建设,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建设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
截至目前,猇亭区规上企业近百家,国家和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6家,16个工业单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或全球前三。
2024年,猇亭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4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2.42%,位居全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