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发力 照亮残疾人人生舞台

2025-07-24 10:57 来源:三峡宜昌网 编辑:谭强明 人阅读

7月22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中国残联有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期间,我国残疾人就业规模与质量实现双提升,全国新增城乡残疾人就业231万人,就业率提升近5个百分点,217万残疾人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残疾人家庭年纯收入持续增加,这些数据背后,是政策护航、市场发力与社会协同的深度融合。

制度建设是改善残疾人就业形势的根本保障。在夷陵区的一家包装制造企业中,用车间改造成的800平方米的空间内,理疗椅、颈椎牵引器、脚踏车等康复器材一应俱全。该企业作为本地集中安残企业代表,残疾员工占到了45%,近三年累计投入400万元改造无障碍设施。去年,夷陵区落实安残税收减免政策5000万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减免政策3800万元。对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保障金等激励,在于通过利益调节激发市场活力,既降低了企业用工成本,又为残疾人创造了岗位,使残疾人就业从“被动安置”转向“主动吸纳”,从“社会负担”变为“发展资源”。

技能培训是破解残疾人就业难题的关键抓手。威海市推出残疾人就业“半月谈”直播节目,为残障人士提供就业指导和技能培训,助力218人就业。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搭建起残疾人无人机职业培训体系,为残障群体开辟“云端就业”新赛道。在政府及教育机构的共同努力下,涵盖各种技能领域的培训课程,越来越多残障人士能够练就出本领。对他们而言,学习技能不仅是谋生手段,更是打破社会偏见、证明自身价值的有力支撑。

业态更新是拓展残疾人就业方向的重要引擎。传统就业模式中,残疾人常受限于物理空间与身体条件,而数字经济高速发展下催生出的自媒体、居家办公等“互联网+”就业模式,极大突破了这些壁垒,配合智能辅助技术的应用,为残疾人打开了更广阔的就业空间。湖北鄂州的“轮椅主播”张文科自学电商,靠售卖农产品年销售额突破500万元,带动周边100余户农民增收。为互联网应用做无障碍设计的科技公司创始人蔡勇斌,在黑暗中靠一双手、一个键盘带出一支盲人IT队伍,为视障群体敲出了网络“盲道”,被阿里评为“盲人极客”。当技术创新与就业需求深度融合,残疾人就业就能从“有没有”迈向“好不好”,从“生存型”升级为“发展型”。当物理的、身体的桎梏和壁垒被逐渐消解,得到科技赋能的残疾人就更能勇攀职业高峰。

作者:龙泉镇人民政府 周炫羽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三峡宜昌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