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本地> 本地> 正文
宜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 “民生清单”蝶变群众“幸福账单”

2025-07-19 06:24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张远近 人阅读

“水泥路通到家门口,再不会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啦!”小暑时节,看着从家门口蜿蜒延伸的硬化路,夷陵区下堡坪乡秀水村10组村民李丹丹开心不已。

不久前,在秀水村走访的过程中,区住建局干部了解到,因多种原因,李黄路沿线入户道路修了几年仍未硬化,影响了群众生产生活。

“群众的急事就是我们的大事!”区住建局第一时间联合下堡坪乡、区建筑业发展中心成立专项工作组,仅用一周时间就从明磊建设集团等4家爱心企业筹到145吨水泥,施工迅速展开,李黄路沿线入户道路如期建成。昔日“糟心路”变身“舒心路”,是宜昌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着力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一个缩影。

宜昌市始终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最大政治责任、最大民生工程,聚焦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任务,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促进脱贫群众稳定增收,有序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坚决筑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宜昌市进一步建立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部门联动,快速发现,及时响应,有效实现低收入人口风险点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对符合条件对象按程序15天内识别纳入,10天内落实帮扶措施。建立及时纳入“绿色通道”,先行纳入享受政策再补齐资料,确保突发严重困难户及时充分享受帮扶政策。全市现有监测对象11745户28769人,人均享受帮扶措施2.97个,已消除风险10281户25110人,风险消除率87.3%。宜昌市《用好“一二三”字诀,织牢织密返贫致贫防护网》入选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典型经验。

宜昌市严格按照“四个不摘”要求,认真落实各类巩固脱贫成果政策,重点做好脱贫地区“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工作。组织开展控辍保学行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适龄人口净入学率达到100%;实施疾病分类救治,严格落实分类参保资助政策,脱贫人口医保参保率达99.88%,低收入人口和脱贫人口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总体稳定在90%左右;实现农村危房动态清零,2021—2024年共完成危房改造2074户,落实补助资金6846万元;农村供水规模化工程服务人口比例和自来水普及率分别达到75%、95.4%,较2020年分别提高27.1个、2.73个百分点。

多措并举促进脱贫群众持续增收,宜昌市把产业就业作为促进农户增收的重要举措,培育了以茶叶、柑橘、蔬菜、中药材为主导的一批特色产业,通过完善产业奖补政策,建立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引导脱贫人口参与产业种养、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增收。2024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982元,较2020年底增长40.3%。

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农村公路里程达到34592公里,完成农村公路安防工程13072公里,20户以上自然村100%通硬化路,行政村双车道比例达65.58%,“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的农村公路网络基本形成。投入资金16.7亿元,实施农网工程1916项,供电可靠率达到99.94%,农村地区电网结构、供电能力和可靠性水平显著提升。通信网络更加畅通,行政村5G网络通达率达100%。(记者揭兴伟,通讯员张帆、熊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