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7 06:48 来源: 三峡日报 编辑:张远近 人阅读
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记者林潇 摄)
7月16日,记者从宜昌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工作十周年新闻发布会上获悉,10年来,宜昌市检察机关共立案办理公益诉讼案3055件,公益诉讼办案领域基本形成“4+11+N”的履职格局。检察公益诉讼办案领域积极拓展、办案质效稳步提升。
宜昌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朱建桦在发布会上介绍,2015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最高检在湖北等13个省份开展检察公益诉讼工作试点,宜昌市人民检察院作为全省试点同步开展工作。2017年9月,宜昌市人民检察院在全省率先成立专门的公益诉讼机构。
十年来,全市检察机关聚焦法定授权,共立办公益诉讼案件3055件,提起公益诉讼202件,法院全部支持。近年来,检察公益诉讼办案领域已从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4个法定领域,逐步拓展到包括4个法定领域及英烈保护、未成年人保护、安全生产、个人信息保护、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反垄断、反电信网络诈骗、妇女权益保障、无障碍环境建设、文物保护等11个领域在内的15个领域,基本形成“4+11+N”的履职格局。
全市检察机关围绕中心大局,制定服务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出台服务流域综合治理“十二条”措施,部署开展长江大保护十大专项行动。同时,探索建立“三峡生态检察官”制度,设立16个长江大保护检察工作办公室,采取“属地检察+交叉检察+巡回检察”的方式,对长江、清江、沮漳河、黄柏河等重点流域开展交叉巡回检察,一批生态环境领域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
坚持司法为民,宜昌市检察机关先后组织开展“保障千家万户舌尖上的安全”“为民办实事 破解老大难”等专项监督活动,通过聚焦人民群众在乡村振兴发展、食品药品安全、未成年人保护、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的切身需要,立办涉民生公益诉讼案件1216件,其中涉食品药品案件458件,涉安全生产案件366件。
突出区域特色,率先在全国办理长江船舶污染治理公益诉讼案,实现船舶污染物闭环处置,为长江流域船舶污染治理提供宜昌样板,最终推动最高检在沿长江11省市部署开展长江船舶污染治理专案。中华鲟、中华秋沙鸭、疏花水柏枝等一系列极危、濒危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得到有效保护。(记者王晶晶,通讯员张颖、姜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