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本地> 本地> 正文
当阳佟湖村探索村民共建共治共享新路径—— “各扫门前雪”变“共护一个家”

2025-07-15 06:12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张远近 人阅读

图为当阳市庙前镇佟湖村一角。(通讯员向冰钰、王丹 摄)

七月的荆楚大地,暑热难耐。而步入当阳市庙前镇佟湖村五组,却觉清风拂面。水泥村道干净整洁,两旁民居门前,一方方精巧的小花坛次第排开,绿意葱茏,间或点缀着几朵盛开的夏花,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树荫下,几位村民摇着蒲扇,闲话家常,笑声朗朗。77岁的老农史兆福脸上舒展着笑意:“这环境收拾好了,心里头也敞亮多了!以前哪敢想家门口能这么舒坦?”

佟湖村,一个常住人口2500余人的村落,村“两委”干部满打满算只有7人。要把环境改善这件涉及家家户户的“精细活”落到实处,靠什么?“金钥匙就是发动群众。”村党总支书记张伟的回答干脆有力。村里摸索出一条清晰的路径:试点先行、村委会统筹、最终覆盖全域,整治讲究“先易后难”,步步为营。

万事开头难,统一思想是横亘在眼前的第一道坎。村“两委”牵头,几易其稿,《清洁家园村民共建方案》出炉了。方案的核心条款经村民代表表决一锤定音:整治所需的原材料、机械设备费用由村集体承担,而涉及的人工劳务,则由村民出义工完成。为了凝聚最大共识,22场带着板凳茶水、开在房前屋后的“湾子屋场会”热热闹闹地开起来了,960份饱含期待的倡议书送到了每家每户。人心齐,泰山移。这一系列“组合拳”,像火种一样点燃了村民的热情。400余名义工主动站了出来,挥锹铲土,整治菜园荒地2600多平方米;肩扛手抬,清运堆积如山的杂物;合力协作,拆除碍眼的乱搭乱建……短短时间,村湾面貌焕然一新。

钱从哪来?这是另一个现实考题。佟湖村的解法是“两条腿走路”:一面是乡情纽带,发动本村在外能人贤达,涓涓爱心汇成20余万元的捐款捐物;另一面是内生动力,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30万元,真金白银拿出相当一部分,持续投入人居环境改善这项民心工程。

夕阳西下,暑气未消,佟湖村的村民广场却已热闹起来。孩童在崭新的游乐设施间追逐笑闹,妇女们随着音乐翩然起舞,老人们围坐在一起唠着家常。谁能想到,这片充满欢声笑语的乐土,昔日竟是秸秆杂物堆积、鸡棚散乱的角落?“瞧瞧这些石桌石凳,可都是咱老百姓你一件、我一件自发捐出来的!”一组村民李先桐手指划过光洁的石桌面,语气里满是自豪。

蜕变的力量,源于“三个带头”的硬核推动:村干部及家属率先垂范,党员家庭冲锋在前多出力,骨干农户主动认领“责任田”分包管理。在广场建设攻坚期,党员群众累计投入义工632个。那些如今生机盎然的花坛,也由骨干农户们包干到底,他们摸索出“冬天种菜绿满园,夏天种花香四溢”的巧模式,既美了村庄“面子”,又实了农家“里子”。

“瞅瞅,咱村里这光景,跟城里的大公园比也不差啥了!”60岁的老党员杨才泽皱纹里盛满笑意。整治中,他不仅带头拆了自家的旧棚架,更是不遗余力地动员邻里。最让他心头一热的是村民们的积极响应,“大伙儿劲头足着呢!有几户在外打工实在回不来的,二话不说就掏钱,托付邻居帮着把自家门前的花坛拾掇得漂漂亮亮。”

好环境来之不易,长效维护更是关键。佟湖村建立了“专人维护+党员监督”的双保险机制:垃圾日产日清有专人转运;党员轮班“值日”,巡查卫生一丝不苟。更有妙招是推行“积分奖励”:村民参与环境整治、维护的点点滴滴都化作积分,可到村里的爱心超市兑换实用的日用品。小积分激发了持久的大热情。

佟湖村的美丽蜕变,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基层治理最朴素的真谛:核心在“人”,关键在“心”。当干部的手与群众的手紧紧握在一起,带头干、齐心干、创新干,将以前“各扫门前雪”变“共护一个家”,让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化作炊烟袅袅、笑语盈盈的生动现实。(记者张锴、通讯员冰钰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