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本地> 本地> 正文
宜昌市弘扬三大精神宣讲分别走进当阳、兴山、长阳、伍家岗 将精神伟力化为服务民生的实际行动

2025-07-12 07:13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张远近 人阅读

7月10日、11日,宜昌市弘扬三大精神宣讲分别走进当阳、兴山、长阳、伍家岗。

在当阳,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阎颖以“弘扬三大精神 投身支点建设”为主题,对三大精神进行了系统的宣传和诠释。

阎颖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大精神的重要论述,深入解读其科学内涵、共同特质、荆楚文化基因与时代价值。阎颖指出,将“坚定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进、勇当先锋”的大别山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抗洪精神,与“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抗疫精神连接起来,不仅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精神谱系,标定了湖北的精神基座,更为湖北在更高起点上发展指明了方向。

当阳市庙前镇机关干部、村(社区)“两委”成员、镇直单位负责人等100余名代表聆听宣讲、反响热烈。庙前村党总支书记汪军表示,宣讲深刻诠释了三大精神的时代价值,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将以此为契机,把精神力量转化为发展动能,在产业振兴、民生改善中践行初心。青年干部刘圯深受启发,认为在基层更需将三大精神落到实处:传承大别山精神,发展特色产业促增收;发扬抗洪精神,压实防汛责任保平安;践行抗疫精神,创新基层治理解民忧。她表示,要将精神伟力转化为扎根基层、服务民生的实际行动,为湖北“建成支点”贡献青春力量。

在兴山,宜昌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室主任姚薇教授带来精彩宣讲。全县宣传思想战线百余名骨干与“兴青年”宣讲团成员齐聚一堂,共同聆听这场深刻的“大思政课”。

宣讲会上,姚薇教授以深厚的理论功底和生动的实践案例,深刻阐释了三大精神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她指出,大别山精神彰显着共产党人“坚守信念、胸怀全局”的政治品格,抗洪精神诠释着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团结伟力,抗疫精神展现着新时代“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使命担当。两个小时的宣讲,既有穿越时空的历史回响,又有立足当下的实践思考,为与会者带来一场思想的盛宴。

广大党员干部在聆听宣讲后深受触动,现场展开了热烈讨论。县委宣传部青年干部杨雪表示:“这场宣讲就像一场及时雨,让我们对三大精神的时代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将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实效,精心策划主题宣传,讲好兴山党员干部弘扬三大精神的生动故事,为全县高质量发展营造浓厚舆论氛围。”县委党校青年教师杜袁表示:“作为理论工作者,我们要立足专业优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释好三大精神的深刻内涵,切实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传得开、叫得响。”

在长阳,宜昌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室副教授、副主任文小莉为100余名党员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大思政课”。

“大别山精神的内核就是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进、勇当前锋。”“抗洪精神诠释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崇高品格。”“伟大抗疫精神的时代价值正是体现在‘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之中。”宣讲会上,文小莉以《弘扬三大精神 赋能支点建设》为题,从“知其所来:深刻认识三大精神的生成之基”“识其所在:准确领悟三大精神的丰富内涵”“明其将往:以三大精神汇聚支点建设强大力量”三个方面对三大精神进行了系统、深入、全面的讲解。

宣讲现场反响热烈,授课结束后,来自政府机关年轻干部、驻村干部、村组干部的3名代表分别立足岗位,围绕学习心得和如何更好地弘扬三大精神进行了现场交流。宣讲会后,现场党员干部纷纷表示,将把所听所感所获带入工作、带回岗位,把三大精神力量转化成顽强作风与高昂斗志,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在伍家岗,宜昌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室教师李宁致以“弘扬三大精神 铸魂支点建设 谱写时代新篇”为主题,为伍家岗区财政局、发改局、司法局、政数局等区直机关部门的党员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想淬炼课”。

“三大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积淀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是弘扬中华文明的丰厚精神滋养。湖北要从三大精神中不断汲取养分并赋予其时代新内涵,用三大精神厚植文明沃土,加强文明交流互鉴,为弘扬中华文明作出应有的贡献。” 李宁致从“关于弘扬三大精神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三大精神的丰富内涵”“弘扬三大精神、凝聚支点建设智慧力量”三方面开展了一场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系统透彻的理论宣讲。

宣讲现场反响热烈,伍家岗区财政局朱凌怡说:“要把大别山精神的初心、抗洪精神的担当、抗疫精神的坚韧,融入每一次数据核算、每一项政策执行、每一次服务群众中,让财政资金成为温暖民心的阳光、推动发展的引擎。”区发改局丁雅青表示:要将大别山精神的“信念与前锋”、抗洪精神的“拼搏与胜利”、抗疫精神的“协同与精准”融入项目攻坚、改革突破的火热实践,为宜昌城市新中心建设贡献更加澎湃坚实的“发改力量”。(记者张锴、万春风、董志烈、庹翎,通讯员朱炳东、袁书清、赵东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