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本地> 本地> 正文
当家堰有了“当家人”

2025-07-10 06:54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张远近 人阅读

一口2亩多的堰塘,三面橘树环抱,一面临着村居,堰堤上围着铁艺栅栏,栅栏下盛开着百日菊、蓝花草。栅门侧面挂着的木牌上刻着“当家堰”三个字。

“有栏、有门、有名牌,当家堰还真有人当家。”7月8日上午11时许,记者在宜都市高坝洲镇陈家岗村5组看到的这口当家堰蓄水充足,水质清亮。

“前两年,这口堰还不是这样。有人用没人管,淤泥积了近2米厚,蓄不了多少水。”村党总支书记杜泉锋告诉记者,陈家岗村有7100多亩柑橘,是国家柑橘公园的核心产区。自来水成本高,村里约定只能用于保生活,橘园抗旱,堰塘还是主力。

2023年夏天,有段时间因为高温少雨,这口堰几乎干涸。堰里没水,周围200多亩橘园就要从机井、干渠抽水灌溉,费钱费力,供水还不稳定,最终当年柑橘品质受到影响,没卖起价。

近年来,该村向上争取水利、农业项目资金,村集体筹措资金共计80余万元,用于堰塘整治。“过去我们也整过,但因为缺少资金和人力,最多修修坎子、抹抹水泥,几乎不清淤。”杜泉锋说,这次村集体负责请挖机,村民共同参与,按照“面积不缩小、淤泥不外运、修好大伙用”的原则已整治72口,还有2口正在整治。

“大家投工投劳,现在都受了益。”55岁的村民杜起艳的家和当家堰“门对门”,“我们组约定一起管护,除杂草、捡垃圾、防污染,还立了条规矩——水不能用干,塘底晒裂,就存不住水了。”

快到中午,隔壁同岁的裴兰秀来搭伙吃饭。听杜起艳讲堰塘,她拍了拍脑袋说,“上次抽水还欠你6块钱。”

“不是都出了力,怎么用水还收费?”见记者疑惑,裴兰秀赶忙解释,“用水不要钱,但水位接近60公分时,用水人自觉从起艳家的自凿井里抽水,把塘蓄满,6块钱是抽水的电费。”

“抽水、蓄水都由起艳盯着。”杜泉锋说,像这样的堰塘“当家人”都由村组推荐,一共有182人。

“她付出多,大家用水听她招呼。”裴兰秀指着屋外堰塘边的一片橘园说,“整治清出的淤泥需要就近填埋,起艳和其他几户村民无偿让地,移走了40多棵橘树。”

顺着裴兰秀指的方向,记者看到,烈日下堰塘边有一片去年新植的橘苗,套种的玉米长势喜人。(记者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