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本地> 本地> 正文
宜昌大撤退纪念园:铸就不朽的抗战精神丰碑

2025-07-09 06:31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张远近 人阅读

盛夏傍晚,宜昌江边,金色的阳光洒向江面,水波粼粼处,散步的市民拿出手机将一瞬的美好定格,他们身后的大撤退纪念园里,“1938.10.11”的主体雕塑,提醒着人们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宜昌大撤退纪念园占地约5000平方米,由主体雕塑、绞滩柱、马光石群、木栈道、鹅卵石步道和园名碑六部分组成,构成了一幅立体的历史画卷。其中,长15米的主体雕塑以“1938.10.11”数字和巨型铁锚为造型,数字代表着大撤退的关键时期(1938年10月至11月),铁锚则象征着航运力量。

这一设计既再现了当年长江上繁忙的运输船队,又隐喻着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精神长城。雕塑两侧镌刻的“宜昌大撤退船工英名录”和“宜昌大撤退铭文”,让每一位参观者都能触摸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纪念园不仅是抗战精神与宜昌码头文化的重要载体,更以鲜明的历史符号和深刻的精神内涵,再现了1938年那场被誉为“东方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壮举。

“宜昌大撤退所展现的爱国精神、牺牲精神、协作精神和拼搏精神,与新时代的‘三大精神’高度契合。”市档案馆四级调研员程锡勇说,在这场生死攸关的大转移中,卢作孚科学规划的智慧、民生公司员工舍生忘死的勇气、数万码头工人和纤夫的团结协作,共同铸就了这座精神丰碑。不久前,纪念园入选“三大精神”百大红色地标,既是对这段历史的铭记,更是对伟大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这里是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程锡勇介绍,这段镌刻在江岸边的壮阔史诗,标注了奋斗的足迹、牺牲的壮歌和信仰的光辉。他们将做好大撤退纪念园的历史挖掘、保护和宣传工作,让抗战精神深入城市骨血。(记者李阳、范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