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本地> 本地> 正文
你有“炙热担当”我送“降温清凉”——宜昌为持续高温下的劳动者撑起“遮阳伞”

2025-07-08 15:04 来源:我的宜昌 编辑:杨柳 人阅读

小暑已至

热浪奔涌

宜昌正式进入“烧烤模式”


持续攀升的酷暑不仅考验着市民的生理极限,更是一场对城市治理能力与人文关怀深度的“大考”。街头巷尾、工地车间、应急一线……那些挥汗如雨的身影——消防员、建筑工人、环卫工、电力抢修员、警察、快递外卖小哥,他们是城市运转不可或缺的“炙热担当”,在烈日下默默坚守。


如何保障这些平凡英雄的健康安全与基本权益,成为迫在眉睫的民生课题。对此,宜昌市各相关部门闻“热”而动,迅速推出一系列务实举措,为高温劳动者及困难群众撑起“遮阳伞”、送去“清凉风”,以行动诠释城市温度,彰显宜昌担当。


01

关爱“城市美容师”  贴心举措护周全

面对酷暑,如何保障一线环卫工人的劳动安全?


全市环卫系统已启动高温应对预案

通过错峰作业、机械增援

驿站保障、健康防护等多项举措

在确保清扫工作落实到位的同时

确保一线环卫工人安全度夏


7月7日,宜昌城区气温高至38℃,西陵区云集路附近,园林工人在高温下劳作,播撒种子补充绿地,更换绿化植物。他们用辛勤的汗水保障城市运转。记者 周卓然 摄


科学调度,为环卫工人“遮阳”。市城管委环卫处及时发布了《关于做好夏季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明确每日12:00至14:00,各区可根据工作实际合理调整作业安排,减少环卫工人在高温时段作业时间。


机械上阵,让“人工作业”降温。各区加大了多功能清扫车、高压冲洗车等各类环卫机械设备洗扫频次,利用“水洗+机扫”组合作业模式,对路面进行冲洗、洗扫保洁,高温时段对城区主次干道全面实行喷雾、洗扫作业,实现高效、有序的降温工作,缓解高温酷热环境对市民出行的影响,提高市民出行舒适度。


7月7日上午10时许,宜昌城区气温38℃,体育场路两网改造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战高温,坚守岗位。记者吴延陵 摄 


驿站清凉,健康守护更细致。遍布城区的37座“城市服务驿站”全面开放,成为环卫工人可靠的“避暑港湾”。记者了解到,驿站在高温时段空调尽数开启,并备足了饮用水,确保一线环卫工人在清扫间隙能够方便地“喝口水、歇歇脚、吹吹凉风”。



同时,为增强环卫工人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各区环卫部门组织开展了一线人员防暑知识宣传和应急处置培训,并发放人丹、藿香正气水等防暑降温药品等物资,部分作业点还安排了简易的血压监测,以便实时关注工人们的身体状况变化。(记者郑璐、通讯员余旃)


02

街头主动救助  “清凉”惠及困难群众

宜昌市救助管理站已全面启动“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以保障各类临时遇困人员平安度夏。


市救助管理站已成立流动救助小组轮班上街,重点加大对车站、码头、涵洞、立交桥底、废弃建筑物内、江湖堤边、背街小巷等易成为流动困难群众蜗居地的巡查力度,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救助。外勤小组每天在宜昌东站驻点,前置救助阵地,优化救助流程,全力保障流动困难群众的基本生存权益。


同时,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制度和工作值守制度,确保求助电话24小时畅通,遇有发现流动困难群众线索的来电,第一时间安排备勤人员赶赴现场救助。同时,已在主城区26个临时遇困人员较多的重点街道、社区、派出所等处设立临时救助点,配发救助物资,方便临时遇困人员就近申请救助。


“目前已加强与公安、城管等部门的协同联动,建立信息共享与快速响应机制,开展联合巡查。也与定点医疗机构开辟医疗救治绿色通道,将患病或受伤的流动困难群众及时送往医院,确保其得到有效救治。”市救助管理站相关负责人表示,站内也坚持做好日常防暑降温服务。


广大市民朋友如发现

陷入困境、居无定所、流落街头

困难群众

可及时拨打24小时救助热线

0717-6301519


(记者时刚、通讯员秦锦)


03

高温津贴领取  室内室外均享受

盛夏已至,哪些人可以领高温津贴?具体标准是多少?如何领取?记者就此采访了市人社部门相关负责人。


《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从事高温作业的劳动者,依法享受岗位津贴。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至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


7月7日上午10时许,宜昌城区气温38℃,体育场路两网改造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战高温,坚守岗位。记者吴延陵 摄 


也就是说,除高温户外作业者可享受高温津贴外,对非露天工作的劳动者,如果用人单位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至33℃以下,也享有高温津贴。同时,高温津贴的发放不以白班或夜班为界限,如果夜班达到高温作业标准,劳动者就应该拿到高温津贴。


高温津贴具体的发放标准及发放时长

各地标准不一

湖北省高温津贴发放时间为

每年的6、7、8、9四个月

发放标准为每人每天12元


值得注意的是,高温津贴由劳动者所在单位负担,纳入工资总额,不计入最低工资标准和正常工作时间工资。因高温天气停止工作、缩短工作时间的,用人单位不得扣除或降低劳动者工资。高温津贴应以法定货币形式发放给劳动者,不得以发放清凉饮料、防暑降温用品等实物或各类有价证券代替。


7月7日,承担夷陵长江大桥延伸段的建设者们头顶烈日,身捆保护绳,在高温高空中作业,为宜昌城市发展贡献力量。 记者黄翔 摄


另外,高温津贴并不等同于防暑降温费。高温津贴是法律规定的用人单位应当向从事高温作业的劳动者支付的津贴,是工资的组成部分。而防暑降温费属于企业职工福利费,不计入工资总额,可以现金支付或发放物品。


如果用人单位在发放高温津贴上违规

劳动者可以向工会寻求帮助

工会组织有权要求用人单位及时改正

此外

劳动者还可以向人社部门举报

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记者邓羽琴)


04

筑牢健康防线  专项督查保安全

高温天气,户外作业劳动者应当警惕职业性中暑风险。7月以来,宜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卫生监督所)持续开展防暑降温专项监督检查,查看企业防暑降温工作制度及落实情况。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卫生监督所)

监督四科副科长 丁一

此次检查突出重点行业、重点岗位和重点人群,特别是针对建筑施工、运输、园林绿化等露天作业人员相对集中的行业。20多家企业落实情况比较好。针对防暑降温措施落实不到位的企业,将限期整改。


丁一表示,职业性中暑属于职业病范畴,是指劳动者在高温、高湿或强热辐射环境下从事体力劳动或高强度作业时,因体温调节功能失衡、水电解质紊乱或器官功能障碍引发的急性疾病,可分为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三种。


医护合力从“死神”手里抢人


如何有效避免“职业性中暑”发生?

丁一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等规定对用人企业应尽义务作出了明确说明。涉及高温作业及高温天气作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采取积极改善作业条件、开展职业健康监护、开展职业健康培训、合理安排室外露天作业时间、保护特殊人群、提供个人防护用品和防暑饮料药品、做好应急救援及演练7项防暑降温措施。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卫生监督所)

提醒广大劳动者

如果怀疑自己是职业性中暑

可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并根据检查结果申请职业病诊断

劳动者因高温作业

或者高温天气作业引起中暑

经诊断为职业病的

可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记者高然、通讯员朱碧青)


05

烈日下,他们用汗水守护船舶过闸

7月7日上午,烈日当空。在三峡双线五级船闸两侧平台,没有一处可以遮阴的地方,明晃晃的阳光照在水泥地上,地表温度高达50℃。


五级船闸的第4级闸室里,4艘南线下行的危化品船舶正在等候过闸。船闸一侧平台上,宜昌市消防救援支队三峡坝区特勤大队特勤二站的6名消防指战员穿着厚重的灭火防护服,笔直地站在平台上执行护航勤务。每名消防战士脸上,不断滚落大颗的汗珠。



“我们要根据危化品船舶吨位和过闸时间,提前安排执勤人员到船闸两侧平台执勤。”正在现场执勤的特勤二站副站长刘辰介绍,接到护航任务后,他们穿着全套灭火防护服提前到达现场,检查船闸的固定消防设施及消防车、随车器材装备,开展消防车出水测试。


“车随闸动、人随船走”是消防指战员们执行护航任务遵循的基本原则。当天上午,他们在船闸平台两侧采取定点执勤和流动巡逻的方式,对过闸危化品船舶进行全程动态监控。大家紧盯船舶行进轨迹和船面工作人员动向,随时准备投入灭火救援战斗。


这种高温下的坚守

每次要持续4到8个小时

衣服被汗水浸透已是工作常态

为了有效防暑

他们都会随身携带消暑药品



在船闸平台的另一侧,长江航运公安局宜昌分局三峡船闸派出所民警也正顶着烈日执勤。


“如果附近有施工作业,会提醒停止动火、动焊,等到船舶过完这一闸后,再进行施工作业,避免危险产生。”郑偲说,在闸面检查过程中,夏季地表温度常常超过50℃,民警都会和消防指战员一起坚守岗位。(记者 何冠英 李阳 徐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