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热夏日经济,还需再添一把火

2025-07-01 09:05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肖雨琴 人阅读

随着气温攀升,消费市场一片火热。夜经济、暑假经济、清凉经济等,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然而,要让夏日经济持续升温,仅靠市场自发增长还不够,还需通过政策支持、场景创新、服务升级等方式,为消费市场再添一把火。

夜经济是夏日消费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夜游+”“演艺+”“赛事+”等复合模式不断涌现,为消费者提供更丰富的夜间体验。上海2025夜生活节推出130余个主题特色活动,涵盖潮流运动、电竞、音乐节等多元内容,并创新“公交+消费”“游船+消费”等夜间体验模式,不仅延长了消费时间,更通过文化赋能提升了消费品质。这种多维度布局值得各地借鉴——夜经济不能仅依赖“吃吃喝喝”,而应结合本地文化特色,打造差异化IP,实现夜间消费的提质扩容。

暑期是家庭消费的黄金期,亲子游、研学游等需求激增。据预测,2025年暑期出游人数同比增长70%,亲子客群占比超六成,成为消费主力。然而,传统的“景点打卡”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家庭的需求,消费者更看重寓教于乐、深度体验的旅行方式。因此,各地应推动“旅游+教育+文化”的生态构建,如北京故宫推出的“小小讲解员”活动、敦煌的“壁画修复体验营”、云南的“自然科考夏令营”等,既满足亲子互动需求,又赋予旅行更多教育意义。同时,政策层面可加大对研学基地、文化场馆的补贴,鼓励景区开发互动性强、知识性高的暑期产品,让“遛娃经济”成为夏日消费的新增长点。

高温催生了“清凉经济”,避暑游、亲水游、溶洞探险、森林度假等成为热门选择。但并非所有地区都具备天然避暑资源,如何破解这一难题?答案在于创新。广州虽气候炎热,却通过“室内冰雪游”吸引消费者,热雪奇迹等冰雪乐园成为夏季爆款。这表明,即使自然条件有限,通过创意设计和科技手段,依然能打造出吸引人的消暑产品。

夏日经济不仅是消费市场的“温度计”,更是观察经济活力的重要窗口,其蓬勃发展离不开政策的精准支持。今年以来,多地出台专项措施,如发放消费券、优化夜间经济审批、延长公共交通运营时间等,有效刺激了消费活力。但政策支持不能仅停留在短期刺激,而应着眼于长效机制建设,提供可持续的发展环境,推动夏日经济从“季节性爆发”转向“四季常红”。(刘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