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24 17:06 来源:三峡宜昌网 编辑:肖雨琴 人阅读
近日,一位“蹭饭书记”在人民日报等各大官媒和众多自媒体平台火爆出圈,他就是河南鹿邑驻村书记董桂林。他的一句“到点了,蹭饭蹭饭,gogogo!”将“公文包”换成“粗瓷碗”。一时间青年干部、基层治理、养老、老人陪伴等成为网络热点关注词,引发广泛热议。零距离服务群众,就必须走近群众,用心用情用行感受他们所思所想所盼,打通信息壁垒,畅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蹭饭”实则是以“烟火气”破题,启发了基层治理新范式。董桂林的碗里盛的不是饭,而是打破干群隔阂的钥匙。作为27岁的驻村书记,他拒绝“办公室调研”,专挑饭点端着碗走进留守老人家中,用一碗面条换来十条村情。这种“舌尖上的调研”让政策落地有了温度,村民提及特产滞销,他转身架起手机直播。他以灵活沟通替代程式化汇报,让治理从“隔着玻璃”变为“围坐灶台”,年轻干部的优势正在于此。
从物质帮扶到情感“补位”。“给再多钱,不如陪我说说话。”这是一位老人的心语,董桂林精准戳中乡村老龄化的痛点。他蹭饭首选百岁独居老人,听奶奶唤“乖乖”,这些画面背后是深刻洞察,留守老人最缺的是陪伴而非物资。他自掏腰包送米面油,却更重视“情感饭票”,帮梳头、拍视频、拉家常,让老人从“被遗忘的角落”变成短视频主角,乡村振兴不仅仅是补齐基础设施,更需填平情感洼地。
把“诗与远方”种进黄土地,让青春在“无人问津处”绽放。“把申论写在大地上!”董桂林的誓言折射新一代青年的价值选择。面对“驻村镀金”的质疑,他用行动扎根,白天蹭饭摸需求,夜晚策划农产品供应链;流量暴涨后坚守“收益全归集体”的承诺,将打赏投入修路、养老院。更可贵的是他点燃了人才回流的火种——年轻人因他镜头下的乡土温情返乡创业,孩童放学追着喊“大哥”。这些印证了担当的本质不是牺牲,而是将个人理想楔入时代需求。
镜头传递温度,流量便成了留在田埂上的“留量”,流量也成为乡村振兴“新农资”。董桂林的“蹭饭带货”模式,为正能量传播打了样。他拒绝卖惨博眼球,只记录真实场景,烤鸭蛋夹烙馍、芝麻盐拌面条,吃得越香,土特产卖得越火。短短数月,蒲公英茶、五香烤鸭蛋销量翻番,账号收益反哺村集体。这揭示了一条新路径,自媒体并非娱乐工具,而是“新农具”,让百岁老人的笑容成为最动人的“乡村广告”。
一碗一筷见初心,乡村振兴需更多“董桂林”。从被质疑“作秀”到获誉“新时代范本”,董桂林的走红是民心的胜利。他证明年轻干部需“烟火气”滋养初心,更需“真把式”兑现承诺;农村养老要物质兜底,更要情感供给;自媒体能量不止于流量,更在于社会担当;青年价值不在城市格子间,而在乡野广阔天地。
作者:远安县纪委监委 谭江平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三峡宜昌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