擎三大精神之旗帜,奏响奋进强音

2025-06-23 17:04 来源:三峡宜昌网 编辑:肖雨琴 人阅读

202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对湖北的发展提出了更高定位、更高标准、更高要求,强调要“大力弘扬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近日,湖北省委书记王忠林主持召开会议,研究大力弘扬三大精神工作。三大精神孕育于湖北,诞生于不同的历史时期,是中华民族攻坚克难、勇立潮头生动写照,也是继往开来,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它们以其广泛的感召力和强大的吸引力经受住了时光的涤荡和岁月的洗礼,在新时代浪潮中熠熠生辉,焕发蓬勃生机。

宜昌作为湖北省重要的省域副中心城市,时刻牢记嘱托,紧跟省委步伐,大力弘扬和传承三大精神,在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中勇挑重担,奋勇争先,做出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经济壮筋骨,激活高质量发展动力。宜昌立足本地优势,抢抓历史机遇,努力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狠抓项目建设,以硬支撑筑牢经济发展地基。近三年,宜昌共谋划实施239个重大项目,其中重大战略23个、重大产业110个、重大工程80个、重大活动26个,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强劲动能。2025年“新春第一会”上,宜昌提出要以新型工业化为牵引,锚定“集群式”发展路径,同时依托“四个重大”工作机制,实现项目重大突破和加力提速。邦普时代45万吨新一代磷酸铁锂项目预计12月竣工,签约到开工再到投产全部在一年内完成;宜都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园即将整体交付使用,完成宜昌市在绿色智能船舶产业赛道上加速冲刺的关键一跃;三峡水运新通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将充分发挥黄金水道的资源优势,构建长江经济带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宜昌市委高瞻远瞩,多领域全方位谋篇布局,在产业层级、经济量级、城市能级提升方面跑出了“加速度”。

生态绘丹青,塑造美丽宜昌新面貌。宜昌始终把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破解“化工围江”,整改临江厂房码头,腾退长江岸线,修建50里城市滨江绿廊;实施“电化长江”五年行动,打造“电化长江先导区”;长江宜昌段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标准,“微笑天使”江豚安居长江,种群数量稳中有升;实施“电化长江”五年行动,推动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发展,打造“电化长江先导区”;加快发展现代化工新材料、新能源和高端装备、大数据及算力经济等优势主导产业,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宜昌以山为笔,水为墨,绘出了一幅“山水融城、绿色发展”的生态长卷。

民生筑福祉,托牢社会和谐之根本。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宜昌始终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坚持惠民利民,提高社会服务保障水平。2024年,全面完成十大类70项重点民生实事,涵盖改造危旧房580套、改造老旧小区311个、新增学位11027个、婴幼儿托位1993个、4家县级医院升级为三级医院……扎实的惠民举措,让市民幸福底色更加鲜亮。2025年,聚焦纾解生育后顾之忧、护航稳岗就业创业、打造优质医疗服务、用心扶老帮困助残等十大民生项目,改善困难人群生活质量,提升市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减轻了基层治理压力,增加了社会凝聚力,市民在共享发展成果的过程中感知城市温度,增强了对城市的依恋感和自豪感,勾勒出和谐稳定的社会画卷。

尽管宜昌近年来发展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未来之路仍充满挑战,我们要以三大精神为灯塔,照亮高质量发展之路。一方面,要深刻领悟蕴含在三大精神中的理想信念、团结奋斗、科学精神等要义,将它们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转化为发展成果。另一方面,要保持“永远在路上”的清醒执着,进一步锻造过硬的作风,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要从灵魂深处进行自我革命,时刻保持领跑姿态,扛牢“三个使命”,以“深学细悟”筑牢思想防线,以“笃行不怠”回应群众期待,以“长效治理”巩固实践成果,以“实干精神”铸就发展辉煌,为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贡献宜昌力量。

作者:伍家乡鑫鼎社区 周文莉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三峡宜昌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