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传人爱中国丨粽香端午传千古 龙舟竞渡寄深情

2025-05-29 17:56 来源:三峡宜昌网 编辑:肖雨琴 人阅读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当端午佳节来临,粽叶清香弥漫,龙舟破浪争流,一幅幅饱含文化底蕴的画卷在神州大地徐徐展开。从屈原投江的悲壮史诗,到秭归“三次端午”的独特传承,从裹粽插艾的民俗记忆,到“云上端午”的创新表达,这个承载着民族精神密码的节日,正以“上下求索”的姿态,让人在沉浸于节日欢愉之时,更深深体悟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粽香四溢,传承千年文化。一枚粽子,半部文明史。南方咸肉粽的醇厚、北方甜枣粽的清甜,不仅是地域文化的味觉标识,更是中华文明“和而不同”的生动注脚。当青青粽叶包裹的糯米穿越千年,裹住的不仅是黍稷稻粱的丰饶,更是“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求索精神——正如秭归清水粽以“棱角如戟”的形式,暗合屈原“端直”的品格;红枣与糯米的搭配,隐喻“丹心不染尘”的清廉风骨。这种将精神品格具象为生活仪式的智慧,让端午习俗超越了饮食文化的范畴,成为民族精神的味觉符号。

龙舟竞渡,展现团结力量。端午时节,江河湖海上,龙舟竞渡的场面蔚为壮观。鼓声震天,桨影翻飞,一艘艘龙舟如离弦之箭,劈波斩浪,勇往直前。在奔腾的浪涛中,激荡着速度与激情的角逐,闪耀着团结与争先的信念,展现着中华儿女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是世代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基因。

端午寄情,缅怀先贤遗志。端午节,是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以其高尚的情操、卓越的才华和深沉的爱国情怀,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这种精神如同端午的粽香,穿越千年,历久弥新,在历史的每个节点都引发共鸣:无论是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拳拳之心,还是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凛凛气节,皆与屈原精神一脉相承。在当代,这种精神更具象为乡村振兴一线的担当、科技创新前沿的攻坚,成为激励中华儿女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不懈奋斗的永恒动力。

端午新韵,创新发展未来。在传承与弘扬端午文化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随着时代的进步,端午节的庆祝方式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2025年全国“我们的节日·端午”以宜昌秭归为主场的主题文化活动亮点纷呈:沉浸式体验还原悬艾、诗会等习俗,让传统可触可感;龙舟赛融合水幕秀、国潮集市联动文旅,激活“屈原故里”IP;启动仪式用“非遗+现代艺术”解构文化基因,《屈乡守庙人》传递两岸同根情,《奔江》舞出时代求索精神。从“古民俗”到“新国潮”,宜昌以场景创新为笔、以文旅融合为墨,在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中,让千年端午文化焕发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时代光彩,为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提供了生动范本。

端午节,是文化的传承,是精神的寄托,更是未来的期许。在这个粽香四溢、龙舟竞渡的节日里,让我们共同缅怀先贤,发扬团结协作、奋勇争先的精神,以开放的心态迎接新时代的挑战与机遇,划动新时代的龙舟,破浪前行。

愿粽香传千古,龙舟寄深情,端午佳节,共筑家国梦。

作者:夷陵区黄花镇人民政府 阮巧蓥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三峡宜昌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