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本地> 本地> 正文
宜昌203件展品亮相第二十一届文博会 屈原数字人“对话”千年楚辞

2025-05-27 08:20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张远近 人阅读

图为武汉游客曹宛芝正在与秭归县峡江草编非遗传承人罗光林进行交流。 (记者徐浩、范玉峰 摄)

5月25日,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湖北展馆内的宜昌展区热闹非凡:“天问・问天”AI数字人化身文化使者,展现“科技+文化”的数智心跳;峡江草编非遗技艺展演惊艳亮相;高山茶叶香气缭绕,裹挟着《楚辞大典·第二编》的墨香与印象秭归端午礼盒的民俗韵味……近50种共203件展品在此集结,吸引众多游客纷至沓来。

在湖北馆的中厅内,一场跨越古今的文化对话生动上演——“天问·问天”数字人通过大屏解读了端午文化的千年渊源,而对面的典籍展区里,70册《楚辞大典·第二编》以厚重典籍呼应数字幻影。

“‘天问·问天’给我介绍了三峡大坝的概况,让我有故地重游的感觉!”刚从宜昌旅游完回深圳的杨华说,看见屈原形象的AI数字人就想去了解屈原的诗词与文化精神。“屈原数字人是由宜昌三峡融媒体中心基于DeepSeek大语言模型和数字人技术融合打造,可以让传统文化以可对话的形式实现创新传承。”宜昌三峡融媒体中心工作人员岳亮说,AI数字人可以广泛用于博物馆导览、文化课堂等场景。

“因为小时候读过很多屈原的作品,我对楚辞相关的研究很感兴趣,很开心能看到这样一套汇编。”来自武汉的程露说。屈原文化研究院工作人员冯婷婷介绍,作为宜昌市屈原文化传承工程的巅峰之作,《楚辞大典》集宋、元、明、清至解放前300余种珍稀文献于一体。

“马上端午节了,买这个作品非常应景,然后它又加一些香料进来,我觉得非常健康。”武汉游客曹宛芝现场购买了4个售价为30元的草编粽子。秭归县峡江草编的展位前人潮涌动,是中厅展区的又一个热门打卡点,不少游客驻足观赏非遗传承人罗光林巧手编织的端午特色工艺品。

“草编粽子的外壳选用了秭归县本地小粽叶,内置荆芥、陈皮、香茅等混合香料。”秭归县峡江草编非遗传承人罗光林说,草编粽子、草编胸针等产品既有传统文化元素又融入了现代感设计,现场制作的产品供不应求。深圳游客王鸿运说:“现在很少见到草编技艺,而且是现场编织的,看得出来非遗传承人是非常用心的。”

从非遗展区移步至尾厅,屈乡的故事仍在延续。“咱们的茶叶产品‘辛夷’‘薜荔’‘杜若’等取自屈原诗词中的香草名,选用的是五峰的高山茶叶。”那凡生原叶茶展位负责人王星宇说,该展位的10款小白盒系列茶产品中,口感清爽、花香淡雅的“杜若”“若英”最受18岁到35岁的游客青睐。

此外,展柜上宜红工夫茶、五峰采花毛尖、长盛川·橘颂等茶叶产品琳琅满目。“蜜果花香味的宜红工夫茶有着琥珀色茶汤,香甜暖胃,十分受女性群体欢迎。”宜茶集团展位负责人屈晓兰向记者介绍。

在峡江草编展位的一旁,宜昌文创IP集体亮相。天问家族的橙小姊化身宜昌柑橘产业的可爱代言人,仿汉白玉昭君雕像则再现“落雁”神韵,“蟹肥”发声玩偶用原汁原味的宜昌方言让游客在会心一笑中感受地域文化魅力。

“在家里组装、涂色皮影戏套盒里的部件,能够让大家在游戏中爱上非遗艺术。”宜昌贰月初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参展负责人覃藓惠分享道。她带来的这款创意产品,让古老的皮影艺术以DIY的形式走进千家万户。“期待明年带着更好的文化产品回到这个舞台。”(记者范玉峰、徐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