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本地> 本地> 正文
小乡镇 大文明 以创促变的幸福样本 ——远安县嫘祖镇荣膺“全国文明村镇”纪实

2025-05-26 09:36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张远近 人阅读

嫘祖镇

举办“Hi 村晚来了 ”群众性文化活动

嫘祖镇“一长三员”组织召开屋场会,让湾组群众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嫘祖镇五星级商户在年货节现场让利销售

嫘祖镇组织镇域内楷模好人前往医疗机构进行免费体检

嫘祖镇首届村BA火热开赛

嫘祖镇重大民生项目——嫘祖镇卫生院血液透析室投入使用

以“五守五立”为主线,积极挖掘培育宣传楷模好人

高山居民用上了干净的自来水(图片由嫘祖镇人民政府提供)

前言

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传来捷报:远安嫘祖镇荣膺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这座承载着嫘祖桑蚕文化的古镇,坐拥18亿吨磷矿资源,在全力建设工业强镇、生态美镇、文化名镇,打造乡村振兴山区示范镇战略引领下,跻身全国中部百强乡镇第59位,成为乡村振兴的闪耀样本。

穿行于嫘祖镇,货运专列穿梭不息,展现工业发展强劲动能;宽阔整洁的街道纵横交错,勾勒出宜居宜业的生活画卷;规模化工厂与整齐民舍相映,彰显乡村振兴蓬勃生机。创新推出的“一长三员”湾组治理模式,成功入选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并在全国交流推广,为基层治理贡献“嫘祖智慧”。

近年来,嫘祖镇以实干和智慧,将产业发展的“硬实力”转化为民生幸福的“温暖度”,生动书写着产业与民生共鸣、治理与文化交融的新时代幸福答卷,让文明之花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绚烂绽放。

矿脉延伸处 幸福生长时

“去年全镇市场主体缴税8.8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106.5亿元。”一组数据道出了嫘祖这座小镇强劲的发展动能。

地处鄂西山区的嫘祖镇,有着60年采矿历史与27年磷化工沉淀,矿业经济为主要支柱。与此同时,农业领域以“四精一特”为纲,茶、猪、蚕、渔四大本土精品农业蓬勃发展,勾勒出多元并进的产业格局。

产业发展的“硬实力”,正转化为民生建设的“温暖度”。

暮色初临时分,苟家垭村的陈文宝牵着孩子,沿着崭新的幸福路漫步两百米,来到狮子包公园散步。“以前接送孩子得绕个大‘Z’字,碰上雨雪天特别难走。现在这条‘幸福路’不仅缩短了路程,还连通了好几个去处!”他指着斜前方的便民停车场介绍道:“每到傍晚,车主们主动挪车腾出空间,让居民享受广场舞时间;后方的全民健身运动中心内,居民与企业职工正挥洒汗水,享受运动乐趣。”

这条承载着群众期盼的道路,正是嫘祖镇“集镇基础设施补短板专项行动”的缩影。从打通“断头路”到改造农贸市场、老旧小区,从新建4座停车场、3座标准化公厕到修缮小学环线,嫘祖镇以“绣花功夫”完善照明、排水等便民设施,让城镇肌理焕发新生。与此同时,狮子包公园、全民健身运动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相继落成,成为滋养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沃土。

为刷新镇域“颜值”,嫘祖镇掀起环境整治攻坚战:拆除400平方米危旧土坯房,将农贸巷杂乱的强弱电线路全部下地,修缮宜化老宿舍楼片区道路;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小微污水”治理,开展“彩扮嫘祖”、美丽庭院评选活动。通过系统化整治,嫘祖镇先后摘得“宜昌市擦亮小城镇示范镇”“湖北省美丽城镇省级示范镇”等多项荣誉。

在民生保障领域,嫘祖镇建立起稳定可持续的民生项目保障资金,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儿子在温州打工,通过天翼看家随时能看到我、和我说话,安全感十足。”独居老人余财顶的话语,道出智慧养老项目带来的温暖。全镇覆盖建设独居老人“天翼看家”智慧看护平台,为122名独居老人提供“云”端守护。

去年夏天,由基金支持的公益游泳课免费向400余名山区学生开放,将游泳技能学习与防溺水教育有机结合,为酷暑增添清凉。

饮水安全与医疗保障同样稳步推进。远安县嫘祖片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进入试运行阶段,苟家垭水厂、望家水厂扩容升级,13个行政村、1个社区共17640名群众受益。嫘祖镇中心卫生院血液透析室的建成,更是让深山里的血透患者实现“家门口透析”,托起生命新希望,截至目前服务共计3405人次。

一系列民生工程的落地生根,正将嫘祖镇打造成宜居、宜业的幸福家园。

精管展新颜 兼治固长效

走进垭丝路30号的靓妆美容美发店,老板娘谢玉武笑容满面地迎上前,热情接待新顾客。“朋友介绍我来的,据说你们是五星级商户。”客人的话语,道出了这家店的好口碑。

这源于嫘祖镇创新推行的文明商户评选机制。2023年,嫘祖镇商会制定《嫘祖镇文明商户评选标准》,以季度为周期开展评选表彰活动。全年四期评选下来,共有65家商铺脱颖而出,获此殊荣。

靓妆美容美发店在评选中凭借严格落实“门前四包”责任、坚持诚信经营等良好表现,先后获得两次三星、一次五星、一次四星评级。谢玉武向记者透露,获评星级商户后,店里客流量提升了20%,不少顾客都是冲着这份信誉慕名而来。

收获认可的同时,谢玉武也积极回馈社会。她多次参与文明市集活动,为留守老人提供百余人次免费义剪服务;还会在每次回到老家青峰村时,带上理发工具,义务为村里的老人打理发型。

在嫘祖镇,像靓妆美容美发这样的星级商户还有不少。经营长达16年的嫘祖超市,同样是星级榜单上的“常客”。超市老板王爱玲不仅将自家生意经营得有声有色,还积极倡导商户文明公约。嫘祖超市始终秉持热心公益、回馈社会的理念,为留守儿童购置书包,传递关爱;在年货节期间,更是拿出价值十余万元的货品,以零利润销售的方式让利群众,在文明商户群体中树立起了示范标杆。在星级商户的示范引领下,集镇管理难题迎刃而解。

在嫘祖镇的街头巷尾,智能的“违停球”“城管球”也悄然成为集镇治理的得力助手,这些高清摄像头装置,成为守护镇容镇貌的“数字哨兵”。

清晨,城乡建设办公室工作人员望凌云开启了一天的工作。不同于往日风里来雨里去的巡查模式,如今他只需坐在镇智慧管理中心的机房内,轻点鼠标便能掌握全镇动态。

“以前,街面管理完全靠人工巡查发现,点多面广、兼顾困难,处置上报整个过程耗时耗力。”望凌云感慨地说,“现在有了这套数字管理系统,问题发现到处置缩短到10分钟以内,提高了工作效率。”

曾经屡禁不止的出店经营、占道经营现象显著减少,商户主动参与集镇治理的意识显著增强。这背后,是嫘祖镇多部门协同发力的精细化管理,如今漫步嫘祖镇,整洁有序的商业街区、规范停放的车辆、文明经营的商户,共同绘就出一幅治理有效、和谐繁荣的集镇新图景。

全民齐聚力 文明共培育

在荷叶村天之力桑蚕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启俊正在加工厂里忙碌,煮茧、缫丝、晾干、拉丝网……

陈启俊是村里的资深蚕农,养蚕30多年。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如今村里230户村民,有102户从事桑蚕养殖,带动村民致富。他被评为“五守五立”中的“守勤立业”之星。

“五守五立”包含“守文立心、守德立福、守勤立业、守法立身、守美立本”,是嫘祖新时代城乡精神。截至目前,村选民评134名“五守五立之星”,让百姓感受到真善美常在身边。

向善力量在这里不断生长。涌现知恩图报、替兄“还情”的宋来波,还有“河岸守护神”胡延清,义务照顾邻居13载的杨兴忠夫妇,人民日报官微发布全城寻找的粉衣小姐姐李杨,20余位楷模好人的故事口口相传,“公明贤”乡风、“和孝爱”家风、“礼诚善”民风蔚然成风。

为让善举“有回响”,嫘祖镇推出了道德模范及楷模好人礼遇帮扶方案,包含提供就业帮扶、资金帮扶、体检等内容,让崇德向善成为全民共识。

文明浸润无声,更需创新赋能。嫘祖镇构建起“线上+线下”立体传播矩阵:线上宣传“全覆盖”。整合镇村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等平台资源,构建全覆盖宣传矩阵,提升正能量的传播效力和宣传效果,浏览量累计超百万人次。

线下宣传“零距离”。实行分片包保,通过“百人千场屋场会”和“湾组会议”,开展互动式宣传活动600余场次,发放资料2.4万余份,布设公益广告100余处。拓展载体“灵活讲”。运用“大喇叭”“文艺+”“活动+”等方式,组织开展分众化宣讲,创编《薅草锣鼓—文明创建靠大家》等文艺作品20余件,提升宣讲的群众性和感染力。

实践阵地同样生机勃勃。1所17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网络全年开展千余场活动,惠及3万人次;94支志愿服务小分队围绕乡村振兴、民生需求定制服务,5支优秀团队和20名模范志愿者获表彰激励。

从登上央视《新闻联播》的“Hi!村晚来了”,到传承千年的嫘祖信俗,再到“雷锋月”、村BA、广场舞大赛等全民参与的文体活动,文明新风在多彩实践中落地生根。

如今的嫘祖镇,凡人善举如星火燎原,文明新风重塑镇域肌理。全市乡风文明建设座谈会在此召开,正是对这座小镇全民共建、文明共荣成果的生动注脚。

同绘幸福卷 共筑满意城

一早,分水村广家河湾组的骆先林沿着湾组看着村民们打造的小花园,感叹道“村民们越来越注重环境卫生,把自己的生活越过越好了。”

在广家河湾组,骆先林因为平时爱收收捡捡、写写画画,他被邻居们推举为湾组“卫生员”。一同被推荐“任职”的,还有湾组长、组织员和调解员。平均年龄57岁的四人,组成了广家河湾组的管理团队。

骆先林作为“卫生员”,将改善村组环境视为己任。他上山下田反复勘探,充分征求村民意见,一笔一画地手绘机耕道路线图以及每家每户的“私家花园”,更是主动让出了自家的3分田,作为湾组的公共空间。

在嫘祖镇,像广家河湾组这样的自治单元共有111个。从党员先锋到群众骨干,444名“一长三员”应运而生。这些扎根乡土的治理力量,让湾组群众真正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推动基层治理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

凭借这一创新模式,嫘祖镇“一长三员”湾组治理基层自治案例成功入选2024年全国社会治理创新范例。

创建文明乡镇,嫘祖镇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尺。通过建立集镇居民精神文明建设包保制度,将1100户居民编入81个网格,81名包保干部每月入户走访,累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207条。建立“收集—梳理—交办—反馈”闭环机制,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办实事解民忧,是文明创建的核心所在。嫘祖镇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从安装路灯、增设停车位等“关键小事”入手,累计解决民生实事百余件。同时创新治理方式,以“积分制”激发村民自治活力,17个试点湾组累计产生积分35000余分;推进移风易俗项目化治理,狠刹大操大办、高额彩礼等不良风气。如今,越来越多群众从“旁观者”变为“主人翁”,在共建共享中收获满满幸福感,对文明创建的满意度持续攀升。

从深山小镇到文明标杆,嫘祖镇的蜕变之路,是一曲产业与民生共鸣、治理与文化交融的时代乐章,这里每一寸土地都镌刻着“为民创建”的初心,当“全国文明村镇”的金字招牌闪耀鄂西山区,嫘祖镇用实绩证明:文明创建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未来,这座浸润着文明基因的小镇,将继续以人民幸福为底色,让文明之花永远绽放在百姓心间。(记者曾雪彬,通讯员刘丹、彭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