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本地> 本地> 正文
特殊教育守望者杜小琼: 三万公里送教路 九载丹心护“星”途

2025-05-24 03:55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张远近 人阅读

“咚咚锵、咚咚锵……”5月23日,长阳特殊教育学校的操场上,杜小琼老师用力挥舞着鼓槌,学生们也跟着老师的节奏用力击打着大鼓。

一个星期前举办的全县助残日活动中,这群孩子为大家带来的大鼓表演激荡人心,而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折翼天使”的守护者——杜小琼。

杜小琼(左)指导特校学生种花。(通讯员谭银艳 摄)

从教学者到“疗愈师”

2016年9月,杜小琼从大堰乡赵家堰小学调到长阳特殊教育学校工作。走进教室,突然爆发的混乱让她措手不及——一名自闭症男孩如受惊的小鹿般夺门而出,精心准备好的课堂教学,就这样被突如其来的一幕打乱。过去积累的教学经验,在这里仿佛失去了作用。面对一个个智力残缺甚至无法正常沟通的孩子,她深刻意识到:特殊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一个生命去影响另一个生命。

从此,杜小琼开始了与特殊孩子们双向奔赴。深夜的台灯下,她苦读康复专业书籍。书页间密密麻麻的批注里,饱含了她守护特殊学生的决心。在教学设计方面,杜小琼用爱与创意,点亮特殊儿童的心灵之光。通过串珠训练让沉默的孩子展露笑颜,借助节奏鼓乐帮助学生建立自信,运用园艺疗法引导孤独症少年开口表达。这些创新的教学方式成效显著,不仅让孩子们获得成就感,更让他们找到了表达自我的窗口。

“每个孩子都是蒙尘的星星,而我希望自己成为那个擦亮星光的人。”杜小琼说。

最初不接受杜小琼的孤独症孩子小雨,一进教室就会开门跑掉。追上去后,小雨就拼命地挥舞拳头,打得杜小琼身上生疼。但是经过耐心的关怀与陪伴,慢慢相处之后,小雨逐渐接受了杜小琼,亲切地喊她杜妈妈。毕业后,还经常会打电话问候。患有唐氏综合症的学生小颖每次吃完饭,一定要等着帮杜老师洗碗,她还说:“等我长大了要去学习化妆,给杜老师打扮得美美的。”回忆起与孩子们相处的点滴,杜小琼满脸都是欣慰的笑容。

这些孩子或许学不会乘法口诀,但他们教会了杜小琼最珍贵的人生课题——接纳不完美,尊重差异性。孩子们的点滴进步,成为杜小琼坚守特教岗位的强大动力。

九年光阴丈量送教路

特殊学生教育,包含普校随读、特校就读、送教上门三种形式。对于无法到普校随读和特校就读的孩子们,长阳特殊教育学校自2016年起,开始了漫长的送教之路。

作为第一批参加送教上门的老师,九年来杜小琼的脚步跑遍了长阳的山山水水。三千多个日子的风雨兼程,三万多公里的跋山涉水,她把最美好的青春汗水都播撒在这条爱心之路上。在都镇湾的羊肠小道上,她背着爱心物资和康复器材,踩过积雪为卧床学生上课;在磨市的农家小院里,她抱着哭闹的孩子,一次次为孩子擦去嘴角流出的口水……这些点点滴滴,如今都成为杜小琼无比珍视的宝贵经历。

“送教上门是保障重度残疾儿童平等受教育权利的重要举措,通过送教育、送康复、送政策、送关怀等方式上门服务,对提升特殊孩子社会参与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杜小琼说。

在高家堰镇学生小义家,杜小琼进行了长达两年的拉锯战。这个自闭症少年对外界刺激极为敏感,只要听见脚步声就会躲进衣柜。杜小琼就抱着画板在衣柜前席地而坐,用彩笔在纸上画太阳、画飞鸟,让色彩成为叩门的密语。多次的上门送教后,有一天,衣柜的门悄悄打开一道缝,递出一张画得歪歪扭扭的向日葵。

在特殊学生小健家中,杜小琼引导学生通过吹气球锻炼口唇肌肉力量。在软轴乒乓球训练器前,小健挥拍击中乒乓球的瞬间,脸上终于绽放出久违的笑容。临走时,杜小琼承诺:“再见,下次来又给你带玩具,陪你玩好不好。”这句承诺,成为杜小琼与十多个送教家庭间最温暖的约定。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

2021年,杜小琼成为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政协委员,同年又成为宜昌市政协委员。为了更好地融合社会各方力量,帮助这群特殊的孩子,杜小琼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将工作中的观察思考转化为提案中的建议,利用政协委员的身份多方奔走呼吁。

在《关于智力障碍青少年就业安置的建议》中,杜小琼提出希望能够通过政府部门和爱心企业合作,为残疾青少年提供一些简单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庇护性的就业岗位。建议很快得到了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长阳“星绽放残疾人创业就业服务中心”的成立,在为特殊孩子提供实习岗位的同时,也为残疾人就业创业增设了一个窗口。目前从长阳特校毕业的90多名学生中,已有20余人有了工作岗位,逐渐融入社会。

除此之外,杜小琼《关于促进特殊教育发展的建议》《解决特殊教育学校陪读家长租房困难》等提案,字字句句浸透着特殊家庭的期盼。在她的呼吁和社会各界的努力下,特教补助提高了,无障碍设施更完善,融合教育逐渐开花结果。

杜小琼常说,特殊教育是摆渡人的事业,既要摆渡孩子穿越命运的激流,更要摆渡整个社会穿越偏见的迷雾。当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关爱特殊儿童的工作中来,学会对特殊儿童报以微笑,那些曾被风雨打湿的翅膀,终将在阳光下舒展成飞翔的羽翼。(记者董志烈、 通讯员覃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