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2 08:33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张远近 人阅读
5月,重庆荣昌卤鹅借助网络“飞向全球”,将本土风味转化成世界语言。在这股“舌尖”上的浪潮中,有着百年历史的宜昌肥鱼,能否像荣昌卤鹅一样,“游”向更大市场,让更多人品尝到长江珍馐的鲜美?
近年来,宜昌通过各种美食主题活动积极推动肥鱼品牌走出去,在更大的市场中提升其品牌度、知名度,为区域经济发展赋能。或许,下一个“出圈”美食就会花落宜昌。
传承创新
打造宜昌美食品牌
万里长江,唯有游弋在宜昌南津关和虎牙滩之间的肥鱼品质优良、国内独有,千百年来温润了不少文人墨客的味蕾。
宜昌市楚菜大师工作室主委叶庆年告诉记者,宜昌肥鱼的肉质紧密,既适合清炖以保留原汁原味,也适宜煎、烧、蒸、烤等多种烹饪手法。
晚清时期,第一代“宜昌原味肥鱼”制作大师石德慎培养了第二代原味肥鱼传承人,历代传承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先发展一系列原味肥鱼和肥鱼丸子、橙香肥鱼等创新菜品。2022年3月,市政府将宜昌原味肥鱼制作技艺列为传统技艺类项目。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绿色食材的需求逐步提升,“肥鱼大王”邓明福研发出瘦身肥鱼养殖和烹饪方法。他说,肥鱼生长的水质、水温、食物等导致肥鱼品质参差不齐,通过试验,他先将约2公斤的肥鱼养在大型鱼塘中,再移入水池进行山泉水静养30天,这种“瘦身”后的肥鱼,味道更加鲜美持久。
“先修内功,再扬品牌,酒香就不怕巷子深。”市烹饪酒店行业协会会长马建林说,经过文化的沉淀与一代代肥鱼传承人的继承与发扬,宜昌肥鱼积累了一定的味蕾和文化基础,具备“出圈”的潜力。2023年5月,宜昌荣膺“中国鮰鱼(肥鱼)美食地标城市”,并抓住这一契机举办首届肥鱼节,用一顿顿肥鱼大餐将那抹熟悉的奶白色广而告之。
从一年一度的肥鱼美食嘉年华,到“宜马”赛场上的肥鱼汤,再到中华美食荟上的肥鱼珍品,宜昌肥鱼无数次曝光在聚光灯下,征服了一个又一个食客的味蕾,宜昌美食逐渐声名远播。
延链展链
美食撬动消费活力
如今,每逢节假日,识货的老饕们总惦念着宜昌美味。“五一”黄金周,宜昌美食更是流量在线,全市日均售出肥鱼菜品12万份,红油包子30余万份。
一条鱼,不仅升腾一城烟火气,更开启了宜昌产城融合的“新局面”。
数据显示,截至4月底,宜昌共有限上餐饮单位1659家,全市实现餐饮收入27.25亿元,同比增长16.9%。
一条鱼,为何带来如此强劲的消费力?市烹饪酒店行业协会秘书长沈斌透露,多元融合是宜昌餐饮业活色生香的“生动密码”。
“‘美食+文旅+消费’的跨界联动让美食产业迅速扩张。”沈斌说,在“两坝一峡”夜游、刘若英演唱会等场景中嵌入餐饮主题消费,打造沉浸式体验;燕沙云禧宴等餐厅融入楚文化表演,让食客“一边品肥鱼,一边赏宫廷舞”,周末上座率达95%。同时,超市餐饮化、直播带货等新业态通过活动加速落地,雅斯大饭堂日均客流超3000人次,红油包子单日直播销量破3万单。
5月16日,武汉游客齐林在第三届宜昌肥鱼美食嘉年华上品尝完肥鱼汤后忍不住点赞:“宜昌肥鱼鲜美,回味无穷!”
“自2023年首届肥鱼节后,全市肥鱼销量直线上涨,供不应求。不仅线下火爆,线上直播流量也陡增。”鱼豆吉餐饮公司总经理李乐高兴地说,今年肥鱼节,一天就卖出将近200份肥鱼火锅。
宜昌肥鱼成为游客们来宜必点美食,催生出一条相对成熟的产业链条。
“创新养殖模式是扩大肥鱼养殖规模、提升其产品质量的关键。”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副站长郑朋介绍,为提高肥鱼品质,从2021年开始,宜昌就与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合作展开宜昌肥鱼品质提升关键技术研究,建立起肥鱼质量评价数字化模型和多维度高品质评价标准。目前,全市肥鱼设施养殖规模突破10万立方米,工厂化养殖基地已有10余家,平均年产量20万斤。
合力出圈
深度绑定流量与文化
因美食带火一座城的现象并不少见。
山东淄博烧烤火爆全网;甘肃天水因一碗“麻辣烫”带动城市文旅爆发,伏羲庙、麦积山石窟游客激增;荣昌卤鹅让荣昌成为网红城市……
“这些网红城市都在享受渠道带来的流量红利。”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罗庆学一直从事城市品牌塑造与传播研究,他说,宜昌肥鱼历史悠久,和三峡文化关联度高,具有独特的地域性,具备成为“顶流”的先天条件。但品牌“出圈”不可一蹴而就,不论是天水、哈尔滨还是西安,它们都是经过长期的能量积聚,通过偶然的因素爆发出来,并实现几何级跨越式传播。
罗庆学建议,要以品质为王,用上好的味道吸引游客。坚持渠道优先,通过知名IP赋能,加强国际传播,获得品牌认识度。打造一至两个肥鱼餐饮品牌,形成强大的口碑效应,推动产品加速“游”向世界并产生规模效应。
“宜昌肥鱼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它不仅是一盘经济鱼、生态鱼,更是一盘文化鱼。”马建林说,宜昌肥鱼要构建起不可复制的城市辨识度,就要融入文化元素,以宜昌肥鱼为入口,结合非遗技艺开发沉浸式消费场景和文化体验,打造“吃肥鱼——听故事——买非遗”的深度体验闭环。未来,宜昌计划打造1条肥鱼美食文化街区,让宜昌肥鱼文化得以通过更多消费新场景传播推广。
中国烹饪大师、湖北经济学院教授卢永良建议宜昌应深入挖掘肥鱼的文化内涵,将故事融入每一道肥鱼菜品中,让食客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领略到宜昌肥鱼背后的历史文化故事。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宜昌肥鱼的品牌价值,也能进一步推动宜昌美食文化的发展。此外,宜昌还需在肥鱼烹饪技术上寻求创新,以适应各地食客的口味,开发出新颖的肥鱼菜品。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走上时代赋予的广阔舞台,宜昌肥鱼必将展示出更加丰富、多元的人文魅力,释放出人产城互促共进的城区吸引力。(记者杨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