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笔为媒共绘发展新图景

2025-05-21 17:02 来源:三峡宜昌网 编辑:肖雨琴 人阅读

近日,“好评宜昌”第六季采风活动走进两江明珠、山水灵秀的宜都市。来自宜昌各地的网评创作者们深入清江鲟鱼谷、土老憨生态农业园、三峡千古情景区、宜都东阳光产业园等地,以脚步丈量发展热土,用文字记录精彩瞬间。这场沉浸式的采风之旅,不仅让参与者感受到宜都生态与产业共融的勃勃生机,更通过网评创作的思维碰撞,为传播宜昌好声音注入了全新活力。

以生态为笔,绘就绿色发展画卷。首站清江鲟鱼谷,让各地网评员惊叹不已。作为亚洲最大的鲟鱼繁育基地,这里不仅是“水中活化石”的庇护所,更是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的示范地。工作人员介绍,基地通过科技赋能,实现了鲟鱼养殖的生态循环,全智能工业化操作,15分钟极速加工,从取卵、筛选到腌制、装罐全流程自动化,效率比欧洲手工工艺提升3倍以上,鱼子酱产品不仅远销海外,还带动了当地就业与生态旅游。这种“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模式,正是宜昌“三产”融合发展的代表之一。随后走进的“土老憨”生态农业园,则展示了农业品牌化的魅力。红茶、橘醋、虫草等产品琳琅满目。从田间到车间,从传统种植到全产业链延伸,“土老憨”用一颗柑橘撬动百亿产值的实践,让各地网评员们感受到乡村振兴的澎湃动力,为网评创作提供了鲜活的素材。

以文化为魂,演绎千年宜昌魅力。在三峡千古情景区,大家体验了一场文化与科技交融的视听盛宴。除了景区众多拍照打卡点、参观项目和现场歌舞表演以外,最令人震撼的是以三峡工程为背景,融合巴楚文化、历史典故的大型舞台剧,通过水幕、全息投影等高科技手段,以宜都女孩和杨守敬隔空对话的视角,将赵子龙、屈原、王昭君等历史人物的故事娓娓道来。演出结束后,现场的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交口称赞。这些耳熟能详的故事为何还能引发观众的喜爱,不仅是因为其传递的价值鼓舞人心,更是在创新表达的呈现手段上出新出彩。网评写作也如同这场演出,需要用创新形式包裹深刻内核,只有让读者“身临其境”,观点才能直抵人心,引发共鸣。这种“文化+科技”的融合,不仅为文旅产业注入活力,也为网评创作提供了创新形式的灵感,比如漫评、视评、音评等多元表达方式,正让主流价值传播更加鲜活,更加多元。

以产业为基,书写创新驱动篇章。在宜都东阳光产业园,虫草培育展示和冷冻锁鲜技术的展示,让大家再次惊叹于科技的力量。作为从事“电子新材料”“生物医药”和“健康养生”三大行业的领跑者,东阳光在宜都创下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奥司他韦生产基地、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发酵生产基地等六个世界第一。特别是虫草技术历经10公关突破,2024年产量达到63.5吨,年产值近100亿元,成功进入新加坡、日本等东亚市场,以生产链创新,赢得海外市场。今年,新材料公司一季度产销近5000吨,新型电池箔即将突破千吨级量产,新能源汽车“动力心脏”加速实现“宜都造”。东阳光从传统制造向多赛道发展的蜕变,激活了“创新驱动发展”县域经济新动能。

从清江畔的鲟鱼谷到灯火通明的东阳光产业园,从柑橘飘香的桔园到光影交织的景区,宜都之行让网评创作者们深切体会到,每一篇网评都是时代发展的记录,既要有“解剖麻雀”的细致,更需“一览众山”的格局。当我们将脚步扎进土地,让思考穿透表象,文字便能化作桥梁,连接个体感悟与时代发展,在纷繁复杂的网络空间中找准价值坐标。无论形式如何变迁,坚守“内容为王”、传递正能量的初心不会改变。文字的力量从来不会被削弱,它在笔墨间重构思维方式、修养言行举止,并在技术迭代的浪潮中始终熠熠生辉。期待未来每一个网评员能在时代浪潮中始终保持澄澈,以笔墨为舟,载万千气象,共赴下一场“宜”见钟情的旅程。

作者:枝江市“丹阳江畔”网评团队、市委宣传部 冯靖炜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三峡宜昌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