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1 08:55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张远近 人阅读
栀农正在娴熟地采摘栀子花花瓣。
廪君茶业加工车间,工人正在混合栀子花茶。
五月,在武陵山脉的层峦叠嶂间,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都镇湾镇迎来了栀子花的芬芳时节。5月19日清晨,都镇湾镇金福村廪君茶叶专业合作社门前异常热闹,满载新鲜栀子花的农用车排成长龙,空气中弥漫着醉人花香与丰收的喜悦。作为“中国栀子花之乡”,都镇湾镇4万余亩栀子花海渐次绽放,这个特色富民产业承载着农户增收致富的新希望。
双产联动的产业密码
在都镇湾镇的栀子花种植基地,金福村村民尤开华正娴熟地掐下洁白的花瓣,一掐、一攥、一投,一分钟能采摘四五十朵。“上半年采花,下半年收果,这‘一树双收’的宝贝可是我们的致富法宝。”她边劳作边高兴地说道。
据都镇湾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负责人李乔介绍,栀子花完成授粉后及时采摘花瓣,既能制作花茶原料,又可减少植株养分消耗促进栀果增产。通过农技专家培训和宣讲,当地村民逐渐认可了这一种植模式。
花果兼用,一树双收。这种创新模式背后,是长达几十年的产业积淀。都镇湾种植栀子花的传统可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栀子是一个灌木品种,非常适宜在峡江坡地生长,最开始是用来保持水土的。由于这种植物结的栀果可以提取食用色素、香料,还有药用价值,一直是当地村民的经济作物。近年来,当地逐步形成从种苗培育到精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目前,全镇栀子种植面积达4.3万亩,年产鲜花8000吨、干果6000吨,是目前湖北最大的栀果产区。
三产融合的增值路径
在廪君茶业的加工车间,自动化生产线正将新鲜花瓣转化为清香四溢的栀子花茶。“我们的原料直供茶颜悦色、古茗等头部茶饮品牌,去年仅花茶原料销售额就突破3000万元。”公司负责人李银峰介绍。
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当地已建成3个标准化加工基地,开发出栀子花茶、栀子油、栀子黄素等多种深加工产品,产品附加值不断提升。
产业链的延伸带来显著增收效应。金福村村民李习旺算起经济账:“今年鲜花收购价每斤4元,我家4亩地预计鲜花收入2万元,加上秋季栀果收益,总收入能超5万元。”
据统计,全镇现有16个栀子产业村、18家栀子专业合作社,带动1.2万农户户均年增收4.6万元,产业综合产值突破亿元。
乡村振兴的生态答卷
漫步栀子花海,但见群山如黛,白花似雪。这种“不砍树也能富”的生态产业,正重塑着山乡的发展轨迹。都镇湾镇党委书记杨奎介绍,通过推广“栀茶间作”的生态种植模式,全镇形成“春采茶、夏收花、秋获果”的立体农业格局。
种苗经济的蓬勃发展为产业扩张注入新动能。2024年,全镇10家市场主体经营“金福红栀”苗木产业,约销售苗木700万株1470万元(其中散户70万株,180万元),预计2025年育苗将突破1.5亿株。这些承载着致富希望的种苗,正沿着长江经济带输往湖南、江西等8个省份,在更广阔的土地上续写“南国佳人”的传奇。
从深藏山野到时尚饮品,从传统药材到生物提取,一朵栀子花的蝶变之路,折射出山区农业现代化转型的生动实践。当晨雾散去,满载鲜花的农用三轮车突突作响,与采花人的山歌在山谷间融汇,奏响乡村振兴的美丽乐章。(记者董志烈、 通讯员何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