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5 17:03 来源:三峡宜昌网 编辑:王道远 人阅读
近日,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下发《关于批复2025/2026学年“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名额的通知》。由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牵头申报的“土木工程‘一带一路’来华留学本科生人才培养”项目经过专家评审、线下答辩等环节层层筛选,顺利获批。
“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是为落实《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有关倡议以及《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相关要求设立,旨在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培养行业领军人才和优秀技能人才。“丝绸之路”是三峡大学招收国际学生新生的重点奖学金项目,是三峡大学"留学三峡"品牌建设的旗舰工程。三峡大学自2017年获批“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以来,已形成9年连续培养周期,2021年入选“优先支持”项目,共接收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优质生源185人。
此次项目的获批是国家留学基金委对三峡大学来华留学工作的肯定,体现了三峡大学在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的特色和水平。本项目坚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聚焦基础设施绿色基建、智能建造、能源安全、防灾减灾领域,依托“世界水电之都”区位优势,发挥学校土木水利学科群优势,创新“学科交叉+国际认证+产教融合”培养范式,形成了“需求-培养-就业-反馈”思维生态链,打造了“一带一路筑梦 基建订单育才”留学教育三峡品牌。
在本项目执行中,三峡大学精准对接需求、落实高效举措。针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基建人才缺口,制定“中国标准+本土适配”课程内容;以真实海外工程项目为案例库,实现从课堂到工地的无缝衔接;通过工程实践传播中国技术伦理,深化沿线国家对华合作认同。专业赋能,实践驱动,文化增值,构建了三维协同架构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双融双通育人路径。 专业+语言双强基:以土木工程为核心,嵌入“中文+工程汉语”特色课程,强化技术交流语言能力。
实践+项目深融合:开展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基建项目实景教学,实现“学-做-用”闭环。
文化+技术双认同:设置中国工程标准国际化课程,推动留学生成为“中国技术本土化”的人才。
产教融通:推行”导师+工程师”双指导制,培养符合国际工程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文化融通:构建“一带一路青年工程论坛”等平台,促进技术经验与人文价值观的双向传递。
近几年,本项目已形成"国家需求-三峡特色-国际标准"三位一体的培养范式,持续输出知华友华的国际化高级技术人才,成就了“培养一程、造福一路”的三峡品牌佳话。
三峡大学国际人才深受青睐:累计培养优秀国际人才145名,其中就职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府部门、中国企业海外部门、当地龙头企业等比例高达70%,发展态势良好,受到普遍好评;30余人进入同济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天津大学等国内知名土木工程高校学习。2024年毕业20人,12人就职于共建“一带一路” 国家相关企业;8人前往同济大学、东南大学等双一流高校继续深造。
三峡大学学子综合素养全面跃升:毕业生HSK5级通过率100%,学科竞赛成绩斐然,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奖励60余项,发表各类论文30余篇。
三峡大学学子情怀担当显著彰显:积极参加各类志愿者活动,拍摄创意短视频上传到国内外社交媒体,生动讲述中国和各国友好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先后获得教育部第六届来华留学生短视频大赛一等奖和中文短视频大赛银奖。
三峡大学国际合作交流突破发展:举办国际学术会议10余场,首次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牵头成立三峡大学巴布亚新几内亚研究院。(土木与建筑学院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