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3 17:07 来源:三峡宜昌网 编辑:肖雨琴 人阅读
今年5月12日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防灾减灾日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5月12日至18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在全球自然灾害风险常态化的当下,全面提升防灾避险能力,不仅是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现实需要,更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宜昌市在防灾减灾领域不断探索创新,从“被动救灾”转向“主动防御”,形成了一套以科技赋能、群测群防、精准治理为核心的防灾避险体系,为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宝贵经验。
科技赋能,织密风险预警网络。宜昌市通过构建“隐患点+风险区”双控体系,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与数字化平台深度融合。在2025年秭归县沙镇溪镇的防灾演练中,地表位移监测点实时捕捉到80毫米的位移数据,触发橙色预警并自动推送信息至责任人,为人员撤离争取了黄金时间。同时,全市推广“四位一体”网格化管理,整合林火视频监测、水库防汛摄像头等2000余个设备,形成“空天地人”立体监测网络,显著提升了短时强降雨、山体滑坡等灾害的预测时效性。
群测群防,锻造基层“前哨站”。基层群众是防灾的第一道防线,宜昌市通过设立灾害信息员、开展“一户一策”试点,将防灾责任落实到村到户。例如,夷陵区为897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定制“防灾指导图”,发放包含卷尺、智能预警终端的工具包,提升群众“自测自防”能力;2024年秭归县三位村民因提前发现滑坡险情获嘉奖,印证了“群众预警人”机制的有效性;全市组建4332名灾害信息员队伍,通过培训演练强化基层应急响应能力,形成“干部带群众、专业带志愿”的联动模式;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针对65座小水电站的防汛难题,建立“县、镇、企业”三级监管机制,通过数字平台实时调度险情处置;在地质灾害防治中,专家团队入户研判隐患点,制定个性化方案,如加固挡墙、划定撤离路线等,实现从“一刀切”到“靶向治疗”的转变。
宣教结合,厚植防灾文化土壤。防灾意识是避险能力的根基,宜昌市通过“5.12防灾减灾日”演练、应急广播、短视频平台等多元渠道普及知识,2024年五峰县的地质灾害演练中,300余名居民在模拟险情中学习有序撤离,村民感叹“学会了往哪儿转移”;“宜昌应急之声”宣讲团深入社区、校园,以曲艺、有奖竞答等生动形式推动防灾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
一人把关一处安,众人把关稳如山。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我们要圆满完成各项规划目标任务,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这对打好防灾减灾“主动仗”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一年一度的全国防灾减灾日,增强防灾减灾意识、学习应急知识、掌握避灾自救技能,应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和不能缺的“必修课”,一往无前保驾护航宜昌,将防灾避险的“宜昌模式”转化为全民行动,方能筑牢守护生命的铜墙铁壁。
作者:“丹阳江畔”网评团队、枝江市顾家店镇人民政府 杨扬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三峡宜昌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