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3 16:48 来源:三峡宜昌网 编辑:肖雨琴 人阅读
“五一”假期,宜昌文旅市场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三峡大坝、三峡人家等景区连续多日限流,《三峡千古情》单日连演10场刷新纪录,线上旅游平台预订量同比增长40%,入境游每日迎来东南亚包机和欧美旅行团……从“流量”到“留量”,从“网红”到“长红”,宜昌文旅的突围之路,既是对文化基因的深度激活,也是产业生态的全链条创新,更折射出一座城市以文旅为媒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硬核逻辑。
从“静态展示”到“动态共鸣”,展现的是文化活化的巧思。文旅破圈的核心,在于让文化“活”起来。宜昌深谙此道,将屈原文化、三峡文化、非遗民俗等资源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体验场景。例如,屈原故里景区推出“非遗小院”,游客可亲手制作三闾刺绣、峡江草编,在互动中触摸千年文脉;《梦回车溪》夜游项目以土家传说为线,借助裸眼3D和全息投影技术,让游客化身剧情参与者,实现“人在画中游”的沉浸式体验。这种文化表达不再停留于橱窗式陈列,而是通过动态展演、科技赋能,让历史与现代“对话”,激发游客的情感共鸣。
从“单一观光”到“多元共生”,实现的是产品迭代的创新。传统山水游的“门票依赖症”曾是文旅产业的痛点,宜昌则以“新场景+新业态”破局。一方面,围绕“两坝一峡”“神武峡”等主轴线路,推出“长江文化之旅”“勇敢逐浪之旅”等精品主题游,将工程奇迹与自然风光深度融合,单日游船接待量突破万人。另一方面,瞄准年轻消费群体,打造差异化体验:国贸大厦动漫节吸引二次元爱好者“为爱奔赴”,运河公园绣球花展成为“打卡顶流”,悬崖观光电梯、滑翔伞比赛等“网红玩法”持续引流。文旅产品的多元化,既满足了游客从“看景”到“入景”的需求升级,也构筑了“山水+文化+潮流”的立体生态。
从“基础保障”到“暖心宠客”,重塑的是用心服务的温度。文旅口碑的积累,离不开细节处的用心。宜昌推出“五一宠客计划”,448个停车场、3.2万个车位免费开放,5000名“红马甲”志愿者全程守护,金牌导游团直播讲解随行……这些实践的核心逻辑,在于服务游客的精准度。从停车、游览到应急保障,每个环节都响应了游客需求,推动多方资源向游客倾斜。这种“把城市客厅让给客人”的诚意,让服务从功能保障升级为情感联结,每一位来宜的游客都能感受到“宾至如归”的温度。
从“传统营销”到“智慧破壁”,发挥的是数字赋能的智慧。流量时代,宜昌以“线上+线下”双轮驱动扩大声量。线上,携程、美团等平台预订量增长40%,文旅直播“金牌导游+王牌主播”组合预热市场,精准触达目标客群;线下,三峡人家实景演出《龙溪行》将非遗元素与全息投影、无人机矩阵等科技手段融合,屈原祠AR导览让历史“跃然眼前”,数字化手段既提升了体验感,也打破了文化传播的时空壁垒。更值得关注的是,宜昌借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将屈原文化、治水文化纳入国家规划,推动文旅IP从区域名片升级为国家级文化地标。这种“顶层设计+技术落地”的策略,为文旅长远发展注入了持久动能。
宜昌文旅的火爆与破圈绝非偶然。当“流量”沉淀为“留量”,“网红”进阶为“长红”,宜昌的实践启示我们,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密码,在于以文化为魂、以创新为翼、以人心为秤,在江河奔涌中书写属于自己的时代叙事。
作者:夷陵区鸦鹊岭镇人民政府 蹇豪宇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三峡宜昌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