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2 08:29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张远近 人阅读
上市公司依规披露年报工作日前收官,记者分析宜昌17家A股企业、3家港股企业2024“成绩单”发现,宜昌上市公司整体盈利能力不俗,总计营收835.16亿元、净利润21.55亿元。宜昌所有20家上市企业中18家实现盈利,其中3名“优等生”净利润增幅超100%。
业绩增长的推力,来自上市公司加快科技创新、加大研发投入,转型之“效”、发展之“质”愈加显现,新产业、新技术、新赛道其势渐成。
龙头领跑韧性足
哪家公司最赚钱?
2024年,兴发集团以283.96亿元的营收、16.01亿元的归母净利润继续领跑,蝉联上市宜企“盈利王”。
“业绩的增长离不开兴发集团持续深化科技创新,聚焦提质增效。”兴发集团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报告期内,兴发集团累计研发投入11.88亿元,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多领域技术突破,特别是在电子级双氧水、有机硅皮革、泡棉等新产品领域。此外,公司获评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显示出其在行业内的技术领先地位。
近期,兴发集团黑磷电池与草甘膦业务较受市场关注。年报显示,公司目前已稳定实现黑磷晶体单次百公斤级制备,同时正在积极研究黑磷在新能源、医药行业的应用,研究成果总体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现有23万吨/年草甘膦原药产能,产能规模居国内第一,配套制剂产能10.1万吨/年。
氮肥龙头湖北宜化的业绩同样亮眼。去年,该公司实现营收169.64亿元,归母净利润6.53亿元,同比增长44.32%,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受益于研发投入加码,去年,湖北宜化多个研发项目取得进展,如保险粉尾气回用有效组分的技术研究与开发、电子级烧碱项目研究与开发等。证券机构认为,这些成果将提升公司产品竞争力,带来新的盈利点。
报告期内,湖北宜化磷酸二铵、尿素竞争力依旧保持行业领先地位,聚氯乙烯、烧碱装置的盈利水平目前居国内同行业中上游水平。携手多氟多共建华中氟硅产业园项目,为其业绩增长打开广阔的想象空间。
营收首破150亿元大关、研发投入创历史新高、国际市场业务收入同比增19.36%……安琪酵母展现出强劲发展动能与创新实力。年报显示,去年安琪酵母实现营业收入151.97亿元,同比增长11.86%;归母净利润13.25亿元,同比增长4.07%。同时,其主营的“酵母及深加工行业”业务收入也首次突破百亿元。
2024年,该公司研发投入为6.32亿元,同比增长5.03%,实现“五连增”。公司主导完成了14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其中牵头制定的酵母蛋白行业标准于2024年7月正式实施,牵头申报的烘焙酵母国际食品法典标准已通过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审议并正式立项。
国际市场表现惹眼。据披露,去年安琪酵母国际市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折算人民币57.12亿元,同比增长19.36%。完成了巴西、阿尔及利亚子公司的设立,积极推进印度尼西亚公司的设立及酵母项目建设的准备工作。
“绩优生”各有“秘笈”
细看年报,3家上市公司业绩喜人,净利润实现翻倍增长,堪称2024“绩优生”。
东田微发布年报称,去年实现营业收入5.97亿元,同比增长69.2%;归母净利润为5581.94万元,同比增长271%,增幅“傲视群雄”。
如此盈利能力,得益于“成像+通信”两大光学业务板块的齐头并进,以及公司持续的技术创新。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东田微2024年研发费用3805.83万元,同比增长16.20%,占营收比重6.37%。
在消费电子行业回暖与AI技术赋能的双重驱动下,东田微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深化技术创新及加速产能布局,实现扭亏为盈。报告期内,该公司重点开发了激光雷达光学元器件、Z-Block波分复用组件、光隔离器组件以及手机微棱镜等,重点布局玻璃冷加工工艺,进一步提升模具加工能力以及热压成型工艺。
净利大增的还有奥美医疗。公司去年实现营业总收入33.26亿元,同比增长20.66%;归母净利润为3.6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33.95%。
该公司境外营业收入达到27.57亿元,同比增长23.43%,占总营收的82.87%。通过优化供应链和提升产品竞争力,进一步巩固了在海外成熟市场的份额,同时积极开拓新兴市场,新客户开发取得显著进展,已连续17年位居中国医用敷料出口行业第一,显示出其在全球市场的强大竞争力。
作为国内最大的药用丁基胶塞研发和生产基地之一,华强科技去年实现营收6.11亿元,同比增长6.74%;归母净利润2252.79万元,同比增长184.26%。
观其业绩,既有持续发力科技创新、加快产品结构优化调整的助力,亦得益于国际医药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报告期内,该公司通过“强基拓新”战略,新增关联品种86个,新客户创收2000余万元。卡式瓶橡胶密封组件交付150万套,成为国内首个该产品批量供货企业。
消费扩容活力涌
扩内需政策持续发力,大消费领域春意盎然,宜昌上市企业以稳健业绩为行业注入强心剂。
中国“魔芋第一股”一致魔芋去年实现营收6.17亿元,同比上升28.8%;归母净利润8672万元,同比上升64.4%,双双刷新历史纪录。
业绩高增,背后是“魔芋热”席卷国内多个市场的真实写照。在茶饮市场,魔芋晶球低脂低糖愈发受消费者欢迎,因此得到了蜜雪冰城等品牌的认可。在休闲零食市场,该公司大客户卫龙食品、三只松鼠相继推出魔芋素毛肚单品,一炮而红。
年报称,去年一致魔芋主要产品和服务仍集中在魔芋精深加工及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024年,三峡旅游完成营收7.41亿元,同比下降53.68%;归母净利润1.18亿元,同比下降9.29%。公司解释称,若2023年同期剔除汽车销售业务、供应链业务及转让汽车销售公司和天元供应公司股权等相关因素的影响,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9.74%,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7.94%。
延续2023年“报复性旅游”带来的高基数背景,2024年,公司游客接待人数依然实现突破,游船产品累计接待游客256.13万人,同比增长1.93%。其中,注重沉浸式体验的独家旅游产品“两坝一峡”人气最高。
除上述公司外,宜昌A股上市公司中,康农种业、和远气体、三峡新材、宏裕包材、戈碧迦、力佳科技、兴福电子均实现盈利。三家港股上市公司均实现盈利。
前瞻布局向“新”行
展望后市,多家企业积极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寻求“第二增长曲线”。
“手机微棱镜业务是公司重点发展产品线,用于潜望式镜头实现多倍光学变焦,市场空间巨大。”东田微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作为智能手机摄像头光学元件重要的供应商,在微棱镜项目上,将围绕“研发—量产—交付”全周期展开,通过组建专业团队,联合客户共同开展工艺技术攻关,搭建自动化生产线,快速推进产品的研发、送样、量产和交付。
戈碧迦在业绩说明会上强调,公司在纳米微晶玻璃方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配方、窑炉及量产工艺技术优势,正积极研发消费电子产品并推广。在玻璃基板研发上已有所布局,通过下游合作伙伴进入一些封装测试厂商,目前处于产品验证阶段。
在关税贸易战、地缘政治局势复杂、技术变革加速的背景下,部分上市公司逆势走强,释放利好信号。
康农种业的盈利主要来源于杂交玉米种子的销售。2024年年报报告期内,杂交玉米种子收入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99.97%。公司获得“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称号,完成了22个玉米新品种的审定,行业地位进一步巩固。
有分析认为,美国关税加征导致玉米、大豆等进口成本上升,国内种业需求增加。因此,深耕玉米种业十余载,拥有单倍体诱导育种技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等多项种业核心技术的康农种业更能匹配和满足需求。(记者宋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