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8 09:10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张远近 人阅读
温州游客陈满分镜头下的宜昌生活。(图片由陈满分提供)
重庆游客周也在宜昌江边吹风。(图片由周也提供)
广州游客张松拍的宜昌街景。(图片由张松提供)
2025年“五一”假期,宜昌文旅市场热度爆棚,多项数据刷新纪录:景区核销率飙升50%以上,《三峡千古情》单日连演10场创纪录,三峡大坝、三峡人家、三峡大瀑布、清江画廊、三峡蹦极5大核心景区连续3日限流预警……
走进火爆的文旅市场,记者发现,也有许多游客选择短暂“变身”宜昌市民,深度体验当地生活。
融入市井烟火:外地游客“变身”宜昌人
5月2日,重庆游客周也在滨江公园吹风时,热情地帮路人拍照,他说:“在按下快门的瞬间,我觉得我既是游客,也是游客眼中的宜昌人。”
5月4日清晨,来自江苏南京的林明月早早来到夷陵区小溪塔夷陵三巷菜市场,将镜头对准正在售卖花椒叶的摊主,“我喜欢去菜市场里闻闻、看看,这样对该地的记忆会更深刻。”而浙江温州的陈满分则选择一早在路边摊吃完一碗红油小面后去江边吹风。“看到了许多人和家人朋友在江边骑车、散步、吹萨克斯,感受到了宜昌的舒适惬意。”
在攒动的人海里,不起眼地成为宜昌人日常生活中的一份子,正是陈满分等外地游客以本地人心态体验旅行的方式。“融入本地生活更能够感受到一座城市的独特魅力。”陈满分如是说。
旅行观念的转变:从“到此一游”到“深度体验”
“我没做攻略也不赶热门景点,就是学习累了过来散散心。”广西柳州的大学生吴礼欢选择到宜昌来“慢慢游”,“这种随性的旅行方式反而让我放松了不少。”
爱去各地博物馆的河南游客雅雅(化名)则注意到,在宜昌博物馆有为残障人士提供的触摸设置,她也向记者分享:“我会觉得游客有被尊重,这种装置是真正地以人为本,以更方便的形式让我们了解宜昌文化。”
吴礼欢享受“慢慢游”的随性自在,雅雅(化名)被无障碍设施的暖心细节所感动,这些案例展现了部分游客旅行观念的转变:他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娱乐消遣和程式化的景点打卡,而是更加追求真实的生活体验、深层的情感共鸣和心灵的放松。
城市即景区:旅游意义的重新书写
5月3日,从宜昌市区出发,河南开封的骑行爱好者王明杰沿着G348线路一路朝秭归行进,游览了三游洞、听风谷、明月台、干沟子大桥等地。“大家在漫展都是眉眼弯弯的,快快乐乐的,宜昌漫展的氛围很好!”二次元爱好者小欣(化名)提前了解到“五一”期间将有星烙、摸鱼、DD三大漫展齐聚宜昌,专程从武汉赶来参加漫展。
地处西陵峡畔的“种田小宋的橙子园”也迎来了一波外地游客。据“种田小宋的橙子园”经营者宋发栋介绍,“五一”期间,他家橙园线下接待了50多位采摘客,线上线下共卖出伦晚3000多斤,这份意外收获让他倍感惊喜。
从滨江公园的休闲时光到G348沿线的自然风光,从氛围合宜的漫展集邮到伦晚果园的采摘体验,宜昌的每一处生活细节都成为游客体验当地文化的窗口。
这种“城市即景区,生活即体验”的新型旅游模式,也重新定义了游客与目的地的关系,当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像当地人一样生活”,旅游的意义正在被重新书写。(记者范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