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7 13:04 来源:云上黄冈 编辑:熊鹏 人阅读
东坡外滩人流如织,商圈文旅活动热闹非凡。 记者 余涛 周伟 摄
今年五一假期,黄冈累计接待游客487.8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5.19亿元,较2024年同比分别增长24.62%、26.87%;其中A级旅游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56.58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8.121亿元,较2024年同比分别增长25.89%、26.18%,达到近年新高峰。
麻城龟峰山景区达到承载限量,发布限流提示;浠水乡村铁人三项赛事、红安影视幻城引流现象刷屏央媒;罗田天堂寨、英山四季花海、黄梅东山问梅村、蕲春李时珍文化旅游区单日游客均破纪录;大别山露营基地、月亮湾露营基地一位难求;《大江东去》900张加演票一抢而空,风雨也阻挡不了看剧热……
黄冈6天34次上央媒,人民日报4次报道、新华社8次报道、中央电视台14次报道、光明日报1次报道,全网稿件超过1140篇。好山好水刷屏,赛事活动刷屏,热点话题刷屏……
大美黄冈,此心安处。这个五一假期,黄冈文旅市场热度持续飙升——
全市各县(市、区)以东坡庙会为核心IP,以项目为引擎,深挖地域文化特色,创新文旅消费场景,推出300多项活动,形成“县县有亮点、处处皆风景”的全域旅游格局。外地游客占比6成以上;全网黄冈五一话题流量超过3亿人次。
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为何钟情黄冈?黄冈“文旅+宣传”何以“双出圈”?
运营模式创新——
“好文化”活化演绎,从“看景观”到“入剧情”
今年五一,东坡外滩人流量达38.3万余人次,较2024年同比增长180%。人流增长背后是我市不断创新东坡庙会运营模式。
人间有苏轼,黄州有东坡。近年来,黄冈持续举办东坡庙会活动,创新打造东坡庙会“三宝”——文化小剧、文创产品、东坡美食,敲开新的消费大门,致力于把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东坡庙会“三宝”加速市场转化。五一前夕,重新装扮的东坡外滩·黄州古街正式开街,黄州农民画、非遗烙画、非遗糖画、皮影戏、黄州豆腐、非遗蓝染以全新面貌进驻古街商铺,可赏可品可购。东方演艺集团音乐剧《大江东去》户外版上演,吸引北京、上海、武汉游客前来追剧。“看大剧、游黄州、品东坡”,这个五一,黄州东坡外滩的宋韵市集人头攒动,宋制婚礼、非遗展演、汉服巡游等丰富多彩活动,让东坡笔下的山水人文成为可触可感的城市名片,让东坡文化IP转化为千年黄州的流量密码。
文化小剧:游客在居然之家商圈,近距离欣赏《长江边的婚礼》。
文创产品:以东坡文化为主题的各类文创产品受人热捧。
东坡美食:东坡肉、东坡豆腐等美食让游客“舌尖上的黄冈”停不下来。
“好文化”活化演绎释放活力。在居然之家商圈,可近距离欣赏《长江边的婚礼》。全市各地突出文化小剧在东坡庙会“三宝”中打头阵的引领作用,推进各类小剧进驻商圈、公园等游客聚集区,加强与餐饮酒店、文创公司等市场主体合作,实现常态化商演,逐步打造从“群众看、游客看”到“群众演、游客演”的沉浸式体验。
特色文化生动解锁全新场景。五一期间,黄麻纪念园革命历史馆为预约游客提供红色小剧《引路的光——张行静和一本书》专场演出。红安长胜街景区推出《铁血红医情》文化小剧展演、《红安永远红》剧组巡演,吸引大量外地游客接受红色文化洗礼,丰富了游客体验。在蕲春蕲艾小镇,在硝烟炮火中加入大型战争场景剧《蕲州保卫战》,让游客大呼过瘾。千年艾都文化体验让游客一站式触摸管窑陶艺、非遗扇艺和蕲艾养生。
在市区,黄梅戏大剧院黄梅戏经典唱段五天不断档,让游客流连忘返。市群艺馆馆员泛舟湖上,展演东坡诗文吟诵和民乐演奏,市图书馆开展“青春律动”主题晒书活动,市博物馆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体验展;黄州区把文化惠民活动送进景区,麻城市组织文艺团队下乡,武穴市在通天河景区等地上演《师徒通关》《广济大医》《酥糖记忆》等文化小剧。
五一期间,全市各级公共文化场馆共组织群众文化活动302场次,惠及群众347万余人次,极大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文旅场景焕新——
“好山水”激情绽放,变“流量”为“留量”
这个五一假期,黄冈文旅描绘了一幅“心新向上”的新景致:让“流量”变“留量”,黄冈的山水人文以蓬勃之姿书写文旅新篇。
这个五一假期,“大别山水”与“东坡文化”双翼齐飞,体育赛事、花海经济、夜游消费多点开花,黄冈以“顶流”之姿跻身文旅新赛道。
从“流量奔涌”到“留量深耕”,从“过路客”变身“过夜客”,从“到此一游”到“诗意栖居”,黄冈用一座城的诚意与匠心,诠释了“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文旅新境界。
山水为媒,文旅场景“破圈”生长。麻城龟峰山的万亩杜鹃,以绽放之姿点燃了五一文旅沸点。古杜鹃群落与云海相拥,花径蜿蜒处,身着汉服的游客与漫山红霞共舞。“人在花中行,花随人潮涌”的盛景,让麻城成为华中地区最炙热的“春游打卡地”。花海之外,麻城以智慧破题——花期预报系统精准推送、非遗文化融入花间小径、星空露营点亮夜间体验,“一日游”蝶变为“过夜游”,“过路客”变成“旅居客”,“流量变现”有了更生动的注脚。
毕昇故里英山的浪漫夜色,则被一条酒吧街重新定义。当“活字印刷”的文化基因碰撞年轻态的夜经济,“遇见毕昇”酒吧街以光影为墨、以酒香为韵,绘就古今交融的烟火画卷,打造了“大别山下秦淮河”的瑰丽胜景,两次被湖北文旅推介。民谣歌手浅吟低唱,文创工坊指尖生花,游客在微醺中触摸千年文明的脉搏。这条街的火爆,印证了文化IP的旺盛生命力。
体旅融合,山水间跃动“青春黄冈”。大别山的层峦叠嶂间,罗田县半程马拉松的号角与浠水铁人三项的呐喊遥相呼应。罗田半马赛道串联起天堂寨的险峻与天堂湖的柔美,跑者在云蒸霞蔚中挑战极限;浠水县巴河之畔,游泳、骑行、长跑的三重奏,让体育精神与生态之美交相辉映。赛事经济带来的不只是万人奔腾的壮观景象,更激活了罗田县民宿预订量环比增长230%、农特产品销量翻番的“溢出效应”。此刻,山水不再只是风景,更成为大美黄冈的活力T台。
以心焕新,“宠客模式”提升暖心温度。文旅出圈的背后,是一座城市的温情以待,是一方山水的翘首以盼。黄冈的“宠客”不是口号,而是浸透在细节里的温度:黄冈市区“让”出一座城,机关单位、停车场免费停车,轻微违停免处;县市景区停车场化身“免费露营区”,志愿者组建“应急充电站”;滂沱大雨下,一碗碗姜汤为游客传递一股股暖流;热门打卡点设置“错峰游览智能引导”,乡村驿站提供“行李寄存到田埂”服务;就连交警都变身“临时导游”,手持二维码为自驾游客推送定制路线。“把游客当家人”的满满诚意,化作社交媒体上“黄冈值得再来”的刷屏点赞。
这个“五一”,黄冈用山水之美留住匆匆步履,用文化之韵浸润游客心灵,更用一座城的赤诚之心让远方成为“故乡”。
当文旅竞争进入“拼体验”“拼口碑”的新阶段,黄冈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最美的风景不只在山水之间,更在人与人真诚相待的方寸之间。正如东坡先生所言:“此心安处是吾乡。”心安之处,即是文旅的至高境界。
跨界融合上新——
“好物产”链式亮相,既“吸睛”更“吸金”
领略《本草纲目》的博大精深,参与艾灸制作、体验古法艾疗;畅行最美自驾精品路,赏牛车河风景,品团风马蹄;入住特色康养民宿酒店,品尝药膳美食和斋堂素食……五一假期,黄冈农文旅商跨界融合上新,吸引广大游客走进来、旅游消费热下来,将黄冈物产推出去,点燃消费新热点——
以流量IP为纽带联动消费。蕲春县“中医药+文旅+康养”的融合模式,链动产业新版图。李时珍纪念馆推出“脆皮青年养生局”主题活动,设立“养生集市”“本草趣集”“中医专家养生局”,吸引游客沉浸式体验中医养生的奇妙,带动养生文创销售额突破50万元;五一期间,蕲春全县共接待游客超2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67亿元。
一条路带活一方经济。团风县牛车河环库公路入选全国“十大最美自驾精品路”的宝藏路线。全长80.5公里,融合美丽乡村、红色文化、现代农业等多维元素,观湖光山色,赏花海缤纷,体验农耕生产,住特色民宿,品现捞的河鲜,购现摘的野菜……在全产业链中融入“一山一水一人文,点燃旅游“火爆点”、拉升消费“热力值”。
以多彩旅游路为载体整合资源。坚持对内整合、对外开放,全市750公里多彩旅游路串联79家A级旅游景区、877家民宿、531家美食店,推动市域旅游联动发展,打造“吃住行游购娱”和休闲度假全链条服务体系。
罗田天堂寨景区联动鸠兹古邑,推出“夜游免票+门票买一送一”组合拳,三里畈温泉对劳模实行免费泡汤;英山洪广毕昇温泉亲子营吸引武汉、合肥等地千余家庭报名;武穴通天河景区和多彩旅游路沿线开展“西游嘉年华”等活动,设亲子套票优惠;市区一体推出“五一消费券”“文旅消费券”,在景区、商圈同步开展“消费满减”,形成“景区引流—商圈消费”闭环。
以区域合作为手段融圈兴旅。不仅跨界融合,把市内串起来,形成全市一张网,还坚持“依托都市圈 辐射大别山”战略,把大别山周边地区串起来,扩大品牌推介,大力引客入黄。
英山县成立大别山旅行商联盟,黄冈、信阳、六安、安庆三省四市文旅机构签署《大别山旅行商联盟战略合作协议》,深度整合大别山红色旅游、生态康养、民俗体验等特色资源,推出大别山精品旅游环线。
麻城、蕲春与南京、武汉等地旅行社签订“引客入黄”协议,推出“高铁+景区”联程票,假期有近百个百人旅游团抵黄,唱响“大美黄冈”品牌。
黄冈易游天下国际旅行社:五一假期收客2500人,每天10台大巴,满载来自武汉都市圈、江西九江等外地游客,来黄冈市区游东坡赤壁、逛遗爱湖公园、购地标优品、品东坡美食,感受黄冈“诗和远方”。
宣传推介出新——
“好招式”叫响大美黄冈,既“出圈”又“出彩”
五一期间,黄冈突出文化和旅游重点,整合宣传资源,联动各级媒体和商业平台力量,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聚合传播矩阵,营造文化韵味浓、烟火气息足的节日氛围。全网稿件超过1140篇,其中央媒发稿34篇,省媒发稿95篇,总浏览量超过3亿人次。文旅之美让宣传绽放活力光彩,宣传之劲让文旅释放滚滚热浪。
央媒助推集中加热。人民日报报道4次,新华社报道8次,中央电视台报道14次……黄冈五一期间实现央媒“日更数条”创历史。
中央电视台2天5次报道麻城龟峰山杜鹃花,让黄冈新晋5A级景区人流与人气爆棚,让网友充分领略黄冈山河之美。新华社、央广网、光明网报道黄梅东山问梅村以“非遗+科技”的创新模式惊艳出圈,蕲春“养生集市”“本草趣集”中医养生的奇妙体验,红安影视城穿越明代的沉浸式汉服狂欢,让游客感知黄冈人文之美。
央视新闻联播报道1000多名建设者坚守岗位为5月底顺利完成燕矶长江大桥主缆架设做最后冲刺,央视报道为罗田平坦原抽水蓄能电站技术支持的“90后”胡奉雅团队,讴歌劳动之美。
链式思维引爆传播。从“加开赏花列车助旅客畅游杜鹃花海”到“科技赋能+智慧服务提升旅客体验”,到“十万亩野生杜鹃花迎来盛花期”,再到“景区迎来客流高峰”,小切口、递进式宣传,让麻城杜鹃花在央媒链式报道下,流量叠加,声浪持续放大。
文旅场景在拓展,业态不断创新,文旅宣传外延同步在拓展。新华网重点报道《蓝衣先生》《听长胜说》带来的红色艺术盛宴,中央电视台跟进报道红安影视城沉浸式小剧迎来游客打卡体验,央视网推出五一“农文商旅体”融合释放多彩活力新玩法综述报道,央媒叠加报道让红安红色文化焕发青春魅力。
市媒推出《大江东去》花絮、幕后、预告引流预热,央媒省媒推出“跟着苏轼游黄冈带火全城”解密东坡庙会“三宝”背后流量密码,自媒体共情游客与黄冈“双向奔赴”动人场景。
矩阵联动破圈出彩。从“一县一品”到“美美与共”,黄冈五一文旅宣传始终做到全市一盘棋,对接央媒省媒、调度市媒县媒、联动自媒体,相向发力。
突出“五一季·东坡庙会”主标识,依托多彩旅游路一线串珠,浠水乡村铁人三项、团风牛车河最美自驾路、红安影视城汉服文化节、东坡外滩宋式巡游等特色内容,成为中央电视台、新华网、湖北日报、湖北电视台密集报道的热点。黄梅县级媒体推出景点推荐、路线攻略、优惠活动等信息,相关话题引发央视、新华网、工人日报等媒体聚焦,央视推出“黄梅戏进景区 激活文旅新体验”,播出后迅速登上商业平台头条,实现广泛传播,带动消费热潮。抖音话题#东坡庙会#吸引网友竞相推介家乡之美,阅读量5770万人次。话题#麻城看杜鹃#用美景美图展现麻城十万亩杜鹃绽放盛况带动旅游蓬勃发展,阅读量405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