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7 13:04 来源:长江日报 编辑:熊鹏 人阅读
黄鹤楼倚江衔云,滕王阁飞檐凌霄,岳阳楼临湖映月——“江南三大名楼”依长江而生,凭诗文而名,千百年来镌刻着中华文脉的厚重印记。
这场“千里江山图”的当代演绎,不仅是对“三大名楼”千年文脉的致敬,更是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文旅融合的生动实践。“五一”假期,长江日报、南昌日报、岳阳日报记者分赴三楼,记录游人如织的盛况——鄂赣湘三省正以“江湖共生”的智慧,书写新时代长江文化的壮阔篇章。
景区接待量接近饱和
外地游客对黄鹤楼热情高涨
“五一”假期,来汉外地游客几乎必打卡黄鹤楼。长江日报记者何晓刚 摄
5月2日中午,湖南湘潭游客何远带着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儿和上初一的儿子,随旅行团抵达武汉,首站参观黄鹤楼。
“武汉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我从小从古诗词中看到诗人写到黄鹤楼的诗句,非常神往。我儿子从地理、历史课程中了解武汉和黄鹤楼,也很想来黄鹤楼看看!”
何远告诉记者,她是一名幼教老师,和她同行抵达武汉的旅行团游客,有来自长株潭和浏阳的49位游客。她介绍,参观黄鹤楼的游客人山人海,好不容易才挤上黄鹤楼顶层,长江和大桥尽收眼底,那一刻太震撼,感觉一路上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何远儿子也说,登上黄鹤楼眺望大江,能感受大唐气象,体会到李白、孟浩然为什么能写出那么壮美的诗句。
罗金是此次湖南旅行团的导游。他介绍,带团来黄鹤楼数十次,对黄鹤楼了解渐深。“名言说得好——‘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武汉蛇山黄鹤楼的‘仙’是什么呢?以我的理解,那就是千百年来它所承载的精神文化,孟浩然、李白、岳飞这些伟大诗人,给予黄鹤楼或情愁或豪迈的可穿越时代的情感寄托和文化象征,那些经典诗句代代相传,黄鹤楼已作为文化符号融入中华文化,融入中国人的心中。”
“五一”假期,黄鹤楼主楼前春晚同款《凤舞九天》演出吸引众多游客围观。武汉市文旅局供图
罗金表示,湖南、江西游客来黄鹤楼参观的特别多,鄂赣湘三省同处长江中游,古代水路发达,水系相连,可以说是“同饮一江水”,造就了大家在饮食、语言、心理、性格等诸多方面有相通之处。从“五一”旅游盛况可见三省文旅交流紧密且深入,这无疑是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引擎。
湖北省文旅厅发布的数据显示,“五一”假期黄鹤楼外地游客数量显著增加,假期前两日,游客预约量达到了4.5万人,占日最大承载量的90%。这一数据表明,外地游客对黄鹤楼的热情高涨,导致景区接待量接近饱和。
5月6日上午,黄鹤楼公园管理处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5天共计接待游客18.28万人。
总部设在长沙的湖南橄榄枝旅行社总经理张晓介绍说,该社的湖北旅行社客户多,做了十多年了,每年也要接待几万湖北游客到湖南旅游。针对近年湘鄂两省游客互游升温的情况,专门设计了湖南、湖北的两省联游产品,一个是“长沙+武汉”,一个是“长沙+岳阳+武汉”。
“今年3月份,我们接了华科附中的研学团,应该是武汉高中首次跨省入湘研学实践活动。”张晓说,江西游客去武汉,走自由行、自驾游的居多,玩的景区黄鹤楼是少不了的。他们设计了湘赣联游的产品,走的井冈山,没去滕王阁。
据介绍,从5月1日到8月底,长达4个月的2025武汉长江旅游季活动将持续上新。接下来,武汉将以长江为纽带,携手长沙、南昌、岳阳等城市,推出“我的家乡我的城”活动,共绘长江中游“诗意走廊”,打造长江文化品牌IP。
三省游客对话
对滕王阁文化体验转化为文化传播
5月3日,游客在滕王阁前打卡留影。 南昌日报记者喻云亮 摄
5月3日上午9时,滕王阁南门游客中心的3台“智能背序亭”前已排起长队。来自湖南益阳的李晓琳一家三口正对着“背诵免票”攻略反复练习。
“《岳阳楼记》和《滕王阁序》都是千古名篇,这次带孩子来南昌,是想让他们感受两省文化的交融。”说话间,10岁的女儿突然流利背出“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惹得周围游客纷纷点赞。
来自湖北荆门的游客陈建国在拿到电子票后感慨:“背诵时有点卡壳,但好在顺利通过。父亲常说,‘落霞与孤鹜齐飞’是课本里的记忆,这次带他圆梦,也是想让他看看现代科技如何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一位来自湖南湘潭的视频博主则将《滕王阁序》的背诵视频剪辑成短视频,配上“两湖文化CP”的标签,意外收获百万点击量。他在评论区写道:“原来背《滕王阁序》不仅能看名楼,还能让全国网友记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从湖北到湖南,从亲子家庭到年轻游客,滕王阁的“背书免票”活动不仅吸引了人流,更激活了文化认同与地域情感的共鸣。一位来自湖北孝感的游客说:“背一篇古文,游一座名楼,结一段缘分——这或许就是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方式。”
通过游客中心步入景区,则是另一番景象。滕王阁广场上,不少身着汉服的年轻人举着滕王阁文创雪糕拍照,青砖黛瓦间,古风与现代交织成独特的画面。来自湖北荆州的汉服爱好者林小雨手持定制雪糕,笑称:“这造型像不像‘孤鹜’?我们特意从武汉出发,就为拍一组‘江南三大名楼’的汉服大片!”她的朋友圈定位显示,今年她已打卡黄鹤楼、岳阳楼,每组照片都配有一句古文。
与此同时,三省游客互动场景频现——湖北游客直播赣江夜景,湖南游客与汉服少女合影,南昌市民热情推荐“夜游赣江”项目。景区志愿者丁思洋告诉记者:“这几天听到最多的对话是‘你们那儿有啥好吃的’‘下次去长沙、武汉记得找我’。”
“五一”假期,游客穿汉服在滕王阁前打卡。南昌日报记者喻云亮 摄
湖北襄阳游客张建国在排队时偶遇湖南长沙游客李婉婷,两人因讨论“江南三大名楼”结识。张建国认真地说:“我们湖北有黄鹤楼,你们湖南有岳阳楼,但滕王阁的‘背书免票’活动太有创意了!”李婉婷回应:“湖南岳阳楼也推出背《岳阳楼记》免票,但滕王阁的AI技术更吸引年轻人,建议岳阳楼景区也借鉴。”
这种跨省游客的对话,折射出文化活动的辐射效应。越来越多的湖北、湖南游客将滕王阁的体验转化为文化传播的契机。
沿着滕王阁北院滨江步道漫步,游客惊喜发现,赣江美景已完全“裸露”。南昌市民周志刚带着武汉朋友骑行至此:“以前江边是停车场,现在变成‘城市会客厅’,本地人都要重新认识南昌了!”
夜幕降临,赣江之上180客位纯电新能源游轮缓缓启航。三楼甲板上,湖北游客张建军全程录制两岸灯光秀:“这种‘移动剧场’太震撼了,建议岳阳楼、黄鹤楼也搞一个!”南昌市民章平华带武汉朋友参观北扩片区唐风宋韵园林:“你看这汉白玉栏杆上的‘豫章十景’雕刻,还有28公里沿江灯光秀,晚上亮灯时就像‘落霞与孤鹜齐飞’的实景版!”
滕王阁的吸引力不仅在于历史底蕴,更在于串联起的“烟火气”。湖南邵阳游客陈志强对北扩后“夜经济”印象深刻:“晚上8时后灯光秀开始,滕王阁倒映江面,像流动的水墨画。跟着导游团从滕王阁走到八一大桥,桥下灯光表演和江面游轮派对,仿佛穿越古今交界线!”湖北旅游博主林小雨在社交媒体分享:“南昌的滕王阁让我重新认识江西,既有‘物华天宝’的诗意,又有‘还江于民’的诚意。下次一定带更多朋友来感受这座城市的古今交融!”
三省游客
在岳阳楼共赏“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五一”假期,岳阳楼游客同比增长51.11%。岳阳日报记者李婷 供图
“五一”最后两天假期,武汉80后市民张靖和朋友临时起意,自驾2个多小时奔赴岳阳,开启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江南三大名楼’,岳阳楼和黄鹤楼总被拿来比较,我觉得两座楼都非常值得打卡。黄鹤楼楼高51米,站在蛇山顶上眺望气势磅礴的长江,视野特别开阔,那一刻感觉整个人心胸都宽广起来。”张靖说。
张靖告诉记者,了解到岳阳楼整座楼没有使用一颗钉子,全是木头榫卯搭建起来的,历经这么多年依然稳固如初,不得不佩服老祖宗的智慧和手艺。站在楼上眺望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画面就在眼前。岳阳楼因为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成为忧国忧民的精神符号。“至于黄鹤楼和岳阳楼到底哪个更‘火’?我觉得需要大家去亲身体验,细细品味。”
5月3日清晨,岳阳楼景区“忧乐广场”的《岳阳楼记》AI背诵亭前,稚嫩的童声与江风交织。来自江西九江的六年级学生王浩然仅用2分15秒流畅背完全文,获得电子通关证书后兴奋高呼:“妈妈,我终于能像范仲淹一样‘登斯楼也’了!”
“五一”假期,武汉市民郭女士带孩子打卡岳阳楼。郭女士 供图
自2012年起,岳阳楼面向全国推出背诵《岳阳楼记》免门票活动,十年间吸引超百万人次挑战。2023年景区引入AI智能评分系统,游客可在虚拟“范仲淹”面前诵读名篇,系统通过语音识别、情感分析等技术实时打分。来自长沙的汉服博主“洞庭小乔”将背诵过程拍成短视频,镜头里她身着宋制长衫,在岳阳楼前吟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背景是烟波浩渺的洞庭湖。视频登上热搜后,评论区刷屏:“这才是国风顶流!”“原来背古文真能‘宠粉’!”
登上岳阳楼主楼,八百里洞庭尽收眼底。一位湖北宜昌游客指着君山岛感叹:“课本里的‘白银盘里一青螺’活了!我们刚去了武汉黄鹤楼,下一站就去南昌滕王阁。”他的旅行手账上盖满三地名楼印章,页脚写着范仲淹名句——“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在君山岛景区“爱情主题邮局”,湖南常德游客周婷正将洞庭湖明信片寄往江西:“我在滕王阁收到武汉的朋友寄的黄鹤楼邮票,这次用岳阳的邮戳回赠,算不算‘三省文化漂流’?”邮局工作人员透露,假期日均寄出千张明信片,收件地多标注“鄂赣好友”。
站在岳阳楼上远眺,洞庭湖大桥如长虹卧波,与对岸的现代楼宇共绘“江湖之城”新画卷。正如一位江西游客所言:“登楼看的不只是风景,更是范仲淹笔下‘政通人和’的今天。”当鄂赣湘三省游客在此共赏“上下天光,一碧万顷”,长江文化的壮阔篇章正被赋予新的时代注解。
沿岳阳楼景区向西,2.6公里洞庭湖生态步道上游人如织;夜色中的“洞庭夜游”项目成为爆点;文旅融合更激活城市“毛细血管”。岳阳大数据建模分析,“五一”假期,岳阳全市接待游客293.43万人次,同比增长51.11%;游客总花费28.17亿元,同比增长54.54%。中部三省游客无疑为岳阳“五一”假期旅游游客量和文旅消费作出突出贡献。
(长江日报记者万建辉 南昌日报记者高学斌 岳阳日报记者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