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30 09:18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张远近 人阅读
今年以来,宜昌市国资委推动市属国企拓市场、扩投资、抓创新、促改革、强管理、防风险、优服务。通过实施一系列“组合拳”,1至3月,市属国企实现工业总产值169.02亿元、同比增长7.52%,实现“开门稳”。
智造升级 “柔性”生产
安琪园区工厂食品原料单月产量创新高
4月22日,伍家岗区安琪健康食品产业园生产线火力全开,一辆辆满载食品原料的货车整装待发。作为安琪集团生产食品原料的主力军,一季度园区工厂生产泡打粉、改良剂、油条膨松剂等食品原料1.2万吨,其中3月产量创新高,实现首季“开门红”。
安琪园区工厂食品原料智能生产线。(通讯员吴晶瑶 摄)
走进产业园24米高的智能立库,12层货架巍然耸立,托盘载着货物自如穿梭。从原料入库到成品出库,各环节通过“智慧大脑”MES智能制造系统有机串联,实现全过程自动化。
以前,两条内包装线上的产品输送到外包并线时,常常出现叠包现象,导致蜘蛛手漏抓,必须依赖人工辅助操作。“去年底,我们进行自动整包技改,引入了视觉识别系统和协作机器人,实现了自动识别叠包并整包,破解并线生产难题,提高了生产效率。”园区工厂设备部部长向金华介绍。
“小技改”破解“大难题”。一季度,安琪集团累计投入超2亿元,实施技改177项,其中,自动化技改占比显著提升。智能装备与工人的高效协同,让生产效率和质量稳定性持续提升。
“硬实力”生产设施与“柔性”生产方式,共同促进产量不断提升。“在同一个车间,我们可以实现多品种、多规格产品的同时生产,这就是‘柔性’。”园区工厂食品原料生产部部长邹洲解释。
传统的“刚性”生产只能批量生产同一型号产品,换型便需调整。安琪食品原料产线具备多品种、多规格产品共线生产的能力,目前园区工厂食品原料生产部可生产280种产品。
得益于“柔性”生产,产线实现快速切换、灵活生产。3月,食品原料订单激增到103个,生产部优化排产,将相同产品订单“合并同类项”,既保证质量稳定,又提升效率。
季末冲刺阶段,急单、插单增多。此前,食品原料生产部有两个车间,一车间主要生产改良剂、预拌粉、油条膨松剂,二车间规划设计生产泡打粉。通过打通产线配置,打破软硬件壁垒,实现了油条膨松剂、泡打粉、小苏打等产品的跨车间生产。
目前,安琪集团酵母、抽提物、食品原料、调味品等产线均已具备“柔性”生产能力,能更快速、灵活地响应市场需求,一季度总发酵产量同比提升10%。(记者赵璟一、通讯员杨李根)
协调发运方式 开辟绿色通道
宜化集团全力保障化肥从车间到田间
4月24日,宜化猇亭片区,生产线机声隆隆,一袋袋化肥经过分装,被叉车转运装车,准备销往全国各地春耕备耕一线。
宜化集团开足马力备春耕。(记者黄翔 摄)
化肥作为粮食的“粮食”。一季度,宜化集团大力推广海大力、力普加、辛时代、宜灌滴等产品,引导农民科学用肥,累计销售新型增值化肥18万吨,为农业提质增效注入新动能。
“我们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不断突破传统工艺,成功转产含锌硼酸二铵、海藻酸二铵、聚谷氨酸二铵等多种新型肥料,实现产品迭代更新。”宜化猇亭片区生产运营部负责人梁锋介绍。
走进宜化猇亭片区磷铵中控室,墙上的产品攻关表格外引人注目,详细的数据反映各班次指标控制情况。“春耕期间,磷酸二铵市场需求量大,不仅要保量,更要保质。”梁锋说。
为保障产品质量,公司制定生产责任制,增加原材料抽检频率,调整工艺配比,动态监控过程指标,精确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反应温度、压力、液位等关键指标,确保产品颜色、水分、含量全部合格。质量主管每日开展定向检查,对不合格指标反复分析、追根溯源,仔细检查每个操作步骤,保证产品内在养分调优,外观颜色、颗粒均匀。
为确保化肥从车间到田间全程顺畅,宜化集团建立“公路+水路+铁路”的多式联运体系,优先保障化肥运输车船、集装箱装卸发运。“我们提前协调发运方式,以船运、铁运为主,开辟绿色通道。”梁锋说。
针对东北地区订单激增的情况,宜化集团积极与铁路部门协商增开专列,在多方协调配合下,宜化猇亭片区铁运日发运量突破3000吨,创历史新高,全力保障春耕用肥及时送达。(记者赵璟一)
国际航线增开 出境免税店开业
三峡国际机场出入境客流同比增长27.6%
春日胜黄金,实干正当时。笔者获悉,一季度,三峡国际机场累计完成航班起降6747架次,旅客吞吐量75.25万人次,货邮行吞吐量6826.4吨。其中,出入境人员3.23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27.6%。
一季度,三峡国际机场出入境人员3.23万人次,同比增长27.6%。(通讯员王婷婷 摄)
国际客运增长明显。今年,三峡国际机场新开新加坡航线,恢复韩国首尔航线,并稳定运营泰国曼谷、越南胡志明市、越南河内和中国香港等国际及地区航线。一季度,出入境客流市场持续火爆,其中,外籍出入境人员1.9万人次,占比59%,外籍旅客占比居全省口岸首位。
3月26日,三峡国际机场国际货站正式启用,标志着鄂西首条国际航空货运航线开通,将为“宜昌造”产品开辟一条更高效便捷的“空中丝路”。去年,三峡国际机场货邮吞吐量首次突破万吨,同比增长270.8%,随着年保障能力达4万吨的国际货站投用,三峡国际机场将持续吸引跨境电商、高端制造等产业集聚,为区域产业升级提供强力支撑。
出境免税店开业,激活高端消费新场景。2月26日,三峡国际机场出境免税店开业运营,由珠海免税集团运营,免税店面积226平方米,涵盖100多个国内外知名品牌。三峡国际机场出境免税店有力填补了宜昌免税商业市场和高端旅游购物市场的空白,对于完善宜昌航空口岸功能、深化宜昌市与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内涵、满足人民群众美好出行需求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航旅融合深化协作。三峡国际机场持续探索“航空+文旅”新模式,联合宜昌市文旅局及多家旅游企业,深化航旅融合协作。一季度,三峡国际机场与宜昌东站、各景区、旅游企业等单位联合推出“空铁联运”旅游政策,持续开发“快旅慢游”新产品。此外,三峡国际机场还与三峡文旅集团、宜都国通公司等旅游企业签署航旅融合战略合作协议,就航空研学+文旅套餐、航站楼文旅场景打造、交通服务优化等内容达成战略合作;与携程、同程等平台合作上线“机票+景区+酒店”优惠套餐,进一步提升航班客座率水平。一季度,三峡国际机场客座率较去年同期提升3.4%,同时也促进了我市旅游线路及产品的热度提升。
航空研学热度攀升。一季度,三峡国际机场航空科普研学基地累计接待研学团21批次、627人次。寒假期间,航空科普研学基地推出“飞行探秘亲子营”,吸引来自湖北、广东等地家庭参与。
三峡国际机场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持续拓展国内国际航线网络,强化智慧口岸建设,推动“航空+文旅”“航空+物流”“航空+商业”深度融合,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通讯员王婷婷)
搭建出口“桥梁” 探索设立海外仓
宜粮集团推动“宜品出海”
2025年一季度,宜昌粮食集团大力实施“宜品出海”战略,全力推动农产品外贸出口农副产品出口,累计出口销售2000余吨、创汇2723万元,出口量增速创3个季度以来新高。
宜粮集团积极推动宜昌特色农副产品“走出去”。图为新鲜香菇出口海外。 (通讯员曾博珩 摄)
自2024年6月外贸业务开展以来,该集团按照“立足宜昌、辐射全国、借船出海”的双循环发展思路,谋划布局农副产品出口业务,在打通香菇、菌棒等食用菌产品产地到韩国销售通路基础上,积极推动宜昌特色农副产品“走出去”。目前,集团已与多家国际采购商达成长期合作意向,为后续业务拓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据悉,宜粮集团已顺利完成香菇、胡萝卜、白萝卜等7个品类。其中,香菇出口数量达到1140吨,占主要出口产品数量的57%。“我们将重点聚焦宜昌市优质农副产品开发与市场拓展工作,探索设立农产品海外仓,持续为宜昌特色农产品出口搭建桥梁。”据该集团所属湖北宜粮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付忠勇介绍,集团将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努力推动更多优质农副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为区域外贸增长贡献更多宜粮力量。(通讯员周娅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