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基层“减负题” 答好治理“新考卷”

2025-04-25 06:20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张远近 人阅读

基层是改革发展的主战场,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但“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仍是许多基层干部长期面临的工作困境。

当前为基层减负依然存在梗阻:层层传导任务的压力型体制并未根本改变,数字化治理异化为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权责失衡导致的“甩锅式问责”仍在持续。要破解基层“小马拉大车”的难题,需要以系统性思维标本兼治,可从双向反馈机制、数据共享制度和权责清单管理三方面入手。

装好“政策导航仪”,让政策供给与基层需求精准对接。开通“基层直诉车”,将基层干部群众的诉求通过政务APP等线上平台,汇入市级数据库并自动分门归类,确保基层声音直达决策层。召开“问题分析会”,定期组织基层代表、技术专家、决策部门三方会商,用大数据处理分析基层高频问题;进行“上路模拟考”,借鉴并运用政策“沙盘推演”系统,在政策出台前输入基层基础数据,预测基层压力及政策后期落地效果并及时优化方案。建立“行程跟踪表”,每季度发布基层负担指数变化趋势图,让减负效果看得见、摸得着,最终形成“需求感知—智能分析—政策调适—效能反馈”的智慧治理闭环,使减负工作从运动式治理转向制度化治理。

打通“数据快车道”,让数据“跑腿”代替数据搬运。搭建“数据枢纽站”,建立政务平台整合机制,推行“数据一次采集、多端共享”制度,深化“一网通办”改革。开发“智能填表助手”,利用AI自动抓取已有数据生成报表,关键字段人工复核即可,减少手工录入工作量。实行报表准入制,新增报表须经减负专班审批,已有报表定期清理,限期整改基层重复填报、多头报送的事项,及时解散不必要的工作群,下架不合格的政务APP,以“数据中台+智能工具+制度重构”的组合拳给数字改革装上“新引擎”,经过流程再造实现减负增效的化学反应。

构建“权责防护网”,让“有限权力”不再“无限责任”。树立正面清单“指示牌”,厘清基层单位的职责边界,明确应承担的属地责任和必办事项。划定负面清单“禁行区”,刚性禁止将冗余事项转嫁基层并开设基层举报热线通道。设置动态调整“传感器”,推行事务溯源管理,所有下派任务带“电子身份证”,可查下发依据和责任人,定期分析评估举报通道热线数据,对清单外新增任务启动追溯,对甩锅式违规任务摊派实行“红黄牌”警告,通过建立“监测—评估—反馈—改进”的动态治理闭环,实现“该管的管到位,不该管的彻底放”,重构基层治理的权责分配逻辑。

基层减负既是破除形式主义沉疴的当务之急,也是推进治理体系转型的持久之战。当制度重构根除“运动式”痼疾,当数字工具回归治理本义,当权责匹配实现动态化平衡,整个治理体系形成“为基层赋能”的共识与合力,基层干部定能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真正把功夫下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上,在基层治理的赶考之路书写更加精彩的答卷!

(中共宜昌市委党校 李方芳)